□記者 韓志剛 文/圖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鋰電池已經走進人們生活中。從手機、電腦到電動車、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位于周口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的河南省安匯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安匯能),是一家專注鋰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憑借先進的技術、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優異的產品性能,在鋰電池這個“風口行業”占據了一席之地。
填補區內行業空白
走進安匯能的生產車間,智能制造的氣息迎面而來——全自動生產線開足馬力運轉,一節節圓柱型鋰離子電池經過輥壓、分切、卷繞、化成等工序后順利下線。
今年5月,安匯能簽約落戶川匯區,填補了全區鋰電池行業空白,并有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落地、協同發展。
據了解,安匯能新能源電池項目總投資3.18億元,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其中電池(組)生產車間面積1.1萬平方米,辦公室、研發輔助廠房、機房等配套設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該項目引進先進設備216臺(套),新建自動化生產線2條,規劃日產18萬只動力電池及電池組,可實現年產值2.8億元、利稅3600萬元。
從啟動到建成投產,僅用了5個月時間,安匯能新能源電池項目的快速推進離不開川匯區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項目落地以來,得到了區委、區政府及高新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建設過程十分順利。”安匯能負責人張學全說。
專注研發“獨門絕技”
國內鋰電池生產企業數量眾多,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擁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目前,我們主要生產18650型鋰電池。”張學全說,他們生產的18650型鋰電池,單電芯容量達4500mAh,放電倍率5C至15C,能量密度320Wh/kg,循環次數達1000次以上,品質遠超行業同類產品,備受市場青睞。
高品質的背后是安匯能對科技創新的不懈追求。
作為一家在鋰電池行業耕耘多年的企業,安匯能具有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現已擁有十幾項發明專利,能夠生產圓柱、方形和聚合物半固態三種形態四大系列產品。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動車、數碼產品、電動工具等領域,銷往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
以18650型鋰電池為例,他們通過工藝改性,解決了“錳溶出”這一行業公認的技術難題,成功生產出錳酸鋰電池,不僅材料成本降低了10%至20%,而且在性能上不低于三元鋰電池。
“我們已經在多孔電極全固態電池研發方面取得了突破,預計明年可以上市。”張學全說,全固態電池因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強本征安全、耐高溫、抗穿刺等優勢,而被業內普遍認為是最具潛力的下一代動力電池。安匯能正在加大研發力度,提前布局,搶占下一代電池技術競爭的關鍵制高點。
質量標準比肩日韓
行業迅猛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終端產品對電池的要求就是更安全、更高容量、更快速充電、更小更輕更薄。因此,電池生產企業必須有更好的質量管控體系。
“毫不夸張地說,我們的質量標準高于國家和行業標準,達到日本和韓國同類企業水平。”張學全自信地說,IATF16949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分為一階文件質量手冊、二階文件程序文件、三階文件作業指導文件、四階文件質量記錄表格。安匯能的三階文件、四階文件均在1000份以上,制造控制點達3600個,對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精準監控和評估,以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符合預期標準。
現在,安匯能每天可以生產18650型鋰電池4萬只左右,并能有效保證每只電池產品的一致性、安全性。
“我們公司自9月份正式投產以來已銷售電池600萬只。”張學全說,下一步,他們將搶抓發展機遇,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升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不斷提高生產流程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