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 魏弘毅 恩浩)黃河內蒙古烏拉特前旗三湖河口水文站上游2公里至清水河縣喇嘛灣大橋河段27日出現流凌,流凌密度10%至30%,首凌日期較常年平均偏晚7天。黃河即日起進入2024至2025年度凌汛期。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針對黃河防凌工作,水利部組織指導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和沿黃相關省區水利部門迅即啟動防凌運行機制,強化協同配合。
監測預警方面,水利部加強跟蹤氣溫、水庫蓄水、河道流量等情況,加密會商研判,滾動發布預報信息;針對防凌調度,組織制訂《2024—2025年度黃河防凌調度方案》,科學精細調度劉家峽、萬家寨等骨干水庫,強化內蒙古、寧夏灌區引水管理。
同時,水利部將指導沿黃相關省區全面摸排影響防凌安全的浮橋和在建工程,督促地方按要求及時拆除浮橋、施工棧橋等行凌障礙,完善在建工程凌汛期度汛方案,提升薄弱堤段防凌能力。
凌汛是黃河特有的汛情,由于黃河部分河段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地區,每年封凍、開河存在時間差,冬春時期易出現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