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記者 韓志剛 通訊員 王喜來 劉建偉) 近年來,川匯區把加強城市基層黨建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堅持引領、統籌、聯動、融合“四位一體”,積極探索做強城市黨建的新路子,為中心城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堅持黨建引領,奏響同頻共振“一個調”。堅持政治引領,強化政治功能。該區分領域舉辦黨組織書記培訓班5期,凝聚基層黨組織抓城市黨建的共識;開展“千名黨員進黨校”“晚八點課堂”“文藝輕騎進社區”等活動,打造《川匯黨建》手機APP,創辦“黨員一家親”黨建微信群,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傳黨聲、感黨恩。堅持組織引領,匯聚發展動能。區委作為“一線指揮部”,統籌抓好組織體系建設,明確13家行業主管單位的黨建責任,以及周口高新區黨委和9個辦事處黨委的屬地責任,并在工商川匯分局設立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委,統管小微企業黨建工作。堅持創新引領,提高服務效能。川匯區積極推進“四辦一員”工作制,建設18個示范點,選聘333名黨建工作聯絡員,收集社情民意2600條,化解糾紛375件;開展“黨旗領航促脫貧”活動,使33家非公企業黨組織結對幫扶33個行政村,公益捐助85萬元、安置就業510人、技術培訓600人;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圓夢微心愿·傳遞正能量”主題活動,3218名在職黨員認領微心愿4300件,幫助660人實現就業。
堅持區域統籌,織密內聯外通“一張網”。做實社區黨建。選優配強55名社區黨支部書記、126名黨支部委員,政府購崗補充社區工作力量129人,推選儲備社區后備干部163人;扎實推進社區精細化管理,將55個社區劃分為235個管理服務網格,明確各級網格長291名,樓院(片區)長768名;投入1100多萬元,打造興業、高莊社區等黨群服務中心,升級改造48個社區活動場所。做全“兩新”黨建,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雙覆蓋、有形有效雙覆蓋。做優新興領域黨建。在高新區孵化園成立聯合黨支部,把黨的工作覆蓋到孵化園的19家總部經濟和10家創新型企業;在互聯網總部經濟企業修圖網公司成立黨支部,統籌22家電商企業黨建工作;探索在濱江國際星城物業公司建立黨組織,覆蓋小區業主、賓館酒店、樓宇經濟等。
堅持多方聯動,走活共駐共建“一盤棋”。“三級”聯動上下協同。區委負責城市基層黨建的整體布局和指揮協調;街道辦事處黨委履行直接責任,抓好項目化管理、制度化落實、階段化推進、示范化帶動;其他各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團結帶領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三社”聯動互融互通。結合創建省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55個社區與89個社會組織“聯姻”結對,900多名社工進社區開展活動226場次。區民間文藝團體黨支部選聘78名黨建工作聯絡員,聯系78支民間文藝隊進社區演出127場。“三區”聯動同向發力。社區、園區、校區在共建共享中尋找接合點,統籌55個社區、6個園區、16所校區的黨建資源面向公眾開放;社區黨務工作者進園區、進校區講黨課,開展平安建設、法制宣傳等;中原國際商貿城商會黨支部、華耀城公司黨支部進社區開展認領“微心愿”、關愛留守兒童等主題黨日志愿服務活動。
堅持跨界融合,實現共享共贏“一家親”。與創新社會治理相融合。行政事業單位黨組織認領辦結小街小巷硬化、安裝路燈、疏通下水道等民生實事256件;社區黨組織牽頭,通過民主協商方式,解決物業費糾紛、小區車輛管理等問題115件。與聯系服務群眾相融合。社區深入開展“四微”暖心活動,代辦民生事項6500多件,132支志愿服務隊幫扶1550個困難家庭。與業務工作相融合。全區行政事業單位黨組織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轉化為黨員干部比奉獻促發展的實際行動;四方藥業黨委把企業文化與黨建文化相結合,堅持“早間十分鐘”活動長達21年,引領企業邁入全國中醫藥工業行業五百強;金華夏建工集團黨支部黨員帶頭科研攻關勇奪“省長質量獎”。②5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