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秸稈打捆(資料圖片)
????□晚報記者 馬治衛
????核心提示
????我市是農業大市,秸稈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農民對秸稈大多一燒了之,不僅浪費了可利用資源,而且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且易引發霧霾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為解決焚燒秸稈問題,全市從上到下做了大量工作,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雖在短時期內取得一定成效,但焚燒秸稈行為依然存在。因此,要樹立秸稈經濟意識,發展秸稈經濟刻不容緩。
????委員發聲:發展秸稈經濟刻不容緩
????政協委員 高重肖
????我市農作物種植面積1170萬畝左右,每年可生產各類農作物秸稈總量1500多萬噸。秸稈用途廣泛,可在能源、肥料、飼料等方面綜合利用。
????目前,秸稈保溫磚已經研發成功。秸稈保溫磚與黏土磚相比,重量不足黏土磚的三分之二,價格比黏土磚低,一塊秸稈保溫磚成本不足0.3元。按每畝地全年產生500公斤秸稈計算,每畝地秸稈可生產保溫磚1500塊。每塊磚按0.35元出售的話,每畝地的經濟效益可增加525元,創利潤近150元。全市1170萬畝地,可創利潤近17億。為此,我市要充分利用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秸稈經濟。我市在禁燒秸稈的同時,要積極制訂規劃,形成利用農作物秸稈的長效機制。
????解決秸稈利用問題,要多管齊下,通過市場化途徑解決,以企業化制度推進秸稈利用。在此過程中,要明確和突出政府對秸稈利用的責任。
????我們堅信,通過政府、企業、農村集體組織的共同努力,建立起秸稈綜合開發利用的長效機制,一定能夠推動農村走出一條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農民說法:趕農時、圖方便,選擇一燒了之
????秸稈禁燒難在哪?許多農民告訴周口晚報記者,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也用上了液化氣、太陽能,燒水、做飯都不用秸稈了,收運秸稈得花錢雇人,粉碎還田得花錢租粉碎機,賣又賣不了多少錢。另外,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都進城打工去了,留守老人要想將機械收割后的秸稈捆扎搬運,心有余而力不足。地里馬上要種下一茬糧,這么多秸稈堆在那里,不燒怎么辦?
????一位老農民對周口晚報記者這樣說:一般一畝麥田能產生秸稈五六百斤,收購點以每斤5分錢收購,正處在大忙中的農民幾乎沒人愿意為了30多元錢,汗流浹背地將堆積如山的秸稈送到收購點,“太得不償失了”。
????記者調查:秸稈其實能變金
????周口晚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市不少地方都活躍著“秸稈經紀人”,他們立足當地資源,眼盯市場,讓原本棄之于田的秸稈變成了大把鈔票。商水縣化河鄉的王康夫婦,就是這樣的“秸稈經紀人”。
????今年47歲的王康,和許多同鄉一樣外出打過工:掂過瓦刀、鋪過地板磚、干過裝修,飽嘗了打零工“漂”在城里居無定所的艱辛。他想在家門口通過自主創業走出一條致富路,但如何邁出第一步成了他苦苦思索的一個問題。
????2010年冬,外地一些農民開著車來本地高價收購麥秸。王康有些納悶,便仔細打探究竟。原來,為方便耕作,農民往往將秸稈一燒了之,許多以秸稈為原材料的生產企業告急。所以,就出現了專門收購秸稈提供給這些企業的人。王康眼前一亮,感到創業的機會來了。他說:“周口的‘三夏’期間,農村的溝渠、路邊堆滿了人們廢棄的秸稈。如果把這些秸稈收集起來,待這些生產企業原材料告急時拋售,那秸稈就值錢了。這樣既減輕了政府秸稈禁燒工作的壓力,換來空氣清新的好環境,又能帶來不菲的經濟收入。”
????于是2011年麥收前,王康和妻子在自家地上整理出了3畝地,建成了一個規模不大的秸稈收購站。麥收結束后,夫妻倆就開著自家的四輪車清運人們廢棄在溝渠、路邊的秸稈。憑著眼光和勤勞,夫妻倆當年就賺了2萬多元。小試牛刀,受益匪淺,這堅定了王康要當“秸稈經紀人”的信念。
????2012年,王康拿出了多年奔波打工賺回來的錢,買了打捆機、抓草機、地秤等工具,又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租下了與自家地相鄰的12畝土地。當年麥收時節,夫妻倆免費為缺乏勞動力的農戶打捆清運麥秸,又以每斤5分錢的價格收購農民運送來的麥秸。很快,夫妻倆就囤積了1100多噸麥秸。囤到冬季出售后,除去投資成本、雇工工資等,夫妻倆凈賺了近10萬元。
????部門回應:鼓勵秸稈綜合利用
????周口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秸稈利用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
????一是直接還田。目前,全市小麥機械化收割面積達95%以上,近30%的麥秸被粉碎后均勻地撒在田間;玉米機械化收割面積達90%以上,約30%的玉米秸稈通過粉碎、旋耕、深耕埋入土壤。實踐證明,實行秸稈還田不但增肥地力,而且減少用工支出。
????二是用作飼料和漚制有機肥。農作物秸稈經氨化處理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一倍以上,可代替精飼料用于肉、奶牛的飼養。但氨化所需空間較大,只有規模養殖大戶才進行秸稈青貯氨化。據測算,每頭牛每年可消化10畝地玉米秸稈,每只羊每年可消化 0.5畝地秸稈。全市畜牧業青貯農作物秸稈量約100萬噸,占秸稈總量的10%左右。秸稈堆漚還田由于勞動強度高,且受環境氣溫影響大,產出量相對少,加上農村勞動力的大量外流,目前,農村采用此方式較少。
????三是用于工業燃料。作為工業燃料主要用于秸稈氣化、制炭或沼氣以及秸稈生物發電。如沈丘縣鼓勵走秸稈工業用途之路,該縣已有秸稈壓縮制炭場29家,大型秸稈氣化爐1座,秸稈沼氣發電站1座,技改生物質發電廠1座;扶溝縣引入國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了一座裝機容量12MW、年消耗農作物秸稈15萬噸的扶溝國能生物發電廠,平均每年消耗農作物秸稈13.2萬噸,占全縣秸稈總量的11.8%;商水、太康、淮陽、西華等縣在發展沼氣建設方面解決了一部分農作物秸稈的出路問題。目前全市已建沼氣池6400多個,年消耗農作物秸稈20多萬噸。
????作為農業大市,我市應該樹立秸稈經濟意識,把秸稈利用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來謀劃。同時,把秸稈綜合利用當作系統工程來抓,從財力、物力、人力和政策上給予支持。有關部門應齊抓共管,加大對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支持力度,最終實現“農業優質高產、秸稈高效利用、農村文明衛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