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我在家里做鐘點工不比在外面賺得少,而且賺錢顧家兩不誤。”昨天,商水縣練集鎮梁樓村村民閆素蘭在一家養殖合作社里一邊干活一邊跟筆者聊天:“現在專業合作社很多,‘農事鐘點工’在農村很受歡迎,天天有人打電話用工,我都快忙不過來了。”
閆素蘭說的“農事鐘點工”是指農民在農忙時干自己家的活,一到農閑時就可以到合作社或企業找活干,按時間或工作量獲得報酬。
據了解,近年來,練集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截至目前,該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38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庭院小作坊有300多家。隨著相關產業的日益壯大,“用工難”的問題日益突出,“農事鐘點工”也就應運而生。
“農事鐘點工”的出現讓農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且因其具有隨叫隨到、靈活、計時計量收費的特點,日漸受到種植大戶和養殖大戶的青睞。
“葡萄采摘季節比較集中,需要大量的工人,而平時用不了那么多人,‘農事鐘點工’隨叫隨到,按時間收費,用工非常方便。”葡萄種植大戶蔡廣宇如是說。
目前,練集鎮“農事鐘點工”有6000多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5000元到1萬元,他們技術熟練、自帶農具、按勞取酬,逐漸成為農村合作社、種養業大戶和企業的好幫手。(閆志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