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周恬羽 周口市紡織路小學五(4)班
奶奶家的柿子樹,總在秋風里把日子染得通紅。
九月剛過,樹枝間便綴滿燈籠似的柿子。黃綠色的果皮裹著半透明的果肉,像藏著星星的玻璃。幾場秋雨后,柿子又偷偷換上橙紅色衣裳,風一吹,滿樹“小燈籠”輕輕搖晃,把陽光都揉成了暖融融的碎片。我常看見奶奶踮著腳摘柿子,她的藍布圍裙沾著幾片金黃的柿葉,皺紋里都盛著笑意:“等熟透了,咬一口能甜到心里頭。”
最難忘的是捂柿子的日子。奶奶把摘回來的柿子仔細挑選,挑出有磕碰的、生蟲子的,再將完好的柿子放進鋪著干麥稈的紙箱里——每層柿子間都輕輕蓋一層麥稈,中間還穿插放兩個蘋果,聽說這樣能讓柿子熟得更快。紙箱留著一條小縫透氣,奶奶每天都會掀開看看,用手輕輕捏一捏柿子,念叨著:“快軟了,軟了就甜了。”
我總忍不住站在一旁,趁奶奶不注意就想摸一摸,盼著柿子早點變軟。等不及完全熟透時,我會纏著奶奶拿出一顆半軟的柿子,咬開一角、揭開柿皮,清甜的汁水順著嘴角往下淌。奶奶從不責備,只是笑著幫我擦去汁水:“慢些吃,等全都捂好,會更甜的。”
(輔導老師:周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