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計劃完成所有前期工作
□記者 王永劍
“今年年底計劃完成賈魯河復航工程的所有前期工作!”承諾擲地有聲!這是記者7月2日從市港航管理局了解到的工作計劃,之后又在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賈魯河復航相關文件中得到印證。
幾天前,省委書記劉寧到開封尉氏縣、周口扶溝縣現場調研賈魯河復航工程規劃建設工作,再一次佐證賈魯河復航的路線圖。
復航,就是補短板
河南是鐵路強省、高速大省、航空中心,航空、鐵路、公路線路密如蛛網。拋開鄭州、洛陽等大城市,單就周口的高速網,也將形成“雙環繞城”。周口境內已有寧洛、大廣、商南、鹽洛、安羅、陽新6條高速,還有蘭沈、周平、沈盧3條高速在建。
談一個省的交通格局,不能單看陸上,還要看水上。河南有“短板”。
破局,就在賈魯河。
擁有千年歷史的賈魯河曾經闊過。大運河時代的鴻溝,舟楫暢行,萬般繁華。但隨著黃河水決堤,輝煌逐漸湮沒。
不僅要通航,還要打造成能夠連通江海的“黃金水道”。在今年4月30日,河南省交通運輸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水利廳發布《河南省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修編(2025—2035年)》,并在公開征求意見稿中寫道:以“兩縱兩橫兩干六支+其他航道”為總體布局,規劃航道總里程3700公里,規劃三級及以上航道1532公里。賈魯河與沙潁河一起成為“兩縱”之一,航道規劃等級為三級。
賈魯河貫穿鄭州、開封、許昌、周口四個城市,航運工程全長近150公里,這是河南航運的大工程。如能讓河南從“交通大省”進一步變成“航運強省”,舉全省之力亦可為。
復航,就是解疑惑
水,從哪來?夠不夠?
這是大家首先關注的話題。
缺水曾是賈魯河停航的主要原因,但如今情況已發生顯著變化。河南省雖水資源總量相對匱乏,但賈魯河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水資源補給(包括天然徑流、城市中水及引黃灌溉退水),已具備通航的基本條件。中牟水文站和扶溝水文站的水文數據顯示,賈魯河年平均徑流量分別為4.88億立方米和4.69億立方米,鄭州市城市中水年排入賈魯河約1.7億立方米。
周口市港航管理局高級工程師高翔成告訴記者,依據現在的賈魯河流量,通過5道攔河閘(周口境內3道),實現梯級蓄水,優化水資源分配,可確保航道暢通無阻。
拆建那么多座橋,劃算不劃算?
修運河,就是拓財路。看看京杭大運河,“至今千里賴通波”!這條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歷經千里通暢與繁榮、千年輝煌與坎坷,終于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冠以“國脈”。
一條運河的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是一個長期印證的過程。
復航,就是新征程
2030 年港口吞吐量突破 2 億噸(含集裝箱 100 萬標箱以上)。這是河南省打造航運大省的“高地”。
如今,賈魯河復航在掛圖作戰。
今年4月份,省交通運輸廳出臺《賈魯河復航工作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聚焦高標準推進賈魯河復航工程前期工作,啟動省內立項,研究資金方案,優化工程方案,加快前期要件辦理,繼續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確保2025年年底具備開工建設條件。
2025年是河南“水運發展全面建設年”,全力實施“11246”工程,完成投資200億元以上。在完善樞紐布局上,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港口,堅持周口港龍頭地位,打造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漯河、平頂山與許昌港、鄭州港分別作為“兩翼”,共同形成沙潁河流域“一核兩翼”發展格局,積極推進信陽、南陽、商丘等地港口建設,形成高效協同的分層次港口布局。
鄭州港計劃 2030 年建成,與周口港共同構建 “中原出海新通道”,對接長三角、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
預計 2030 年實現全省航道聯網,徹底改寫內陸省份的交通格局。
正如省委領導所言:“規劃建設賈魯河復航工程是構建中部便捷出海水運通道的關鍵工程,對推動國家重大戰略互聯互通、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交通強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賈魯河復航,也是強化中部地區的大通道格局。
讓我們側耳聆聽年底有望開工的禮炮聲,見證這條“黃金水道”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