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瑞才 通訊員 閆廣軍 文/圖
在周口市鹿邑縣高集鄉香施堂行政村,有一位名叫李從蘭的農村婦女。她用57年的時光,悉心照料丈夫的嬸子朱吳氏,直到老人2022年以107歲的高齡走完一生、安詳離世……
李從蘭這個沒讀過多少書的農村婦女,用57年的堅守告訴我們:孝道不是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落實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日復一日的行動。
她的故事,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鄉村,溫暖了每個人的心。她用最樸實的言行和半個多世紀的默默守護,譜寫出了一曲大愛贊歌。
1965年,18歲的李從蘭嫁到了香施堂村的朱家。當時朱家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只有土坯房。叔叔朱友德和嬸子朱吳氏無兒無女,生活困難。
面對這樣的家境,年輕的李從蘭沒有退縮,毅然承擔起了照顧老人的責任。
每天天剛蒙蒙亮,她就起床生火做飯,然后幫嬸子梳洗打扮。為了讓老人吃得可口,她總是變著花樣準備飯菜。天氣好的時候,她就陪著老人曬太陽、聊天。
這份孝心,在危難時刻更顯珍貴。
1979年,叔叔朱友德和李從蘭自己的女兒同時患上了嚴重的痢疾。當時醫療條件有限,醫生都說沒救了。但李從蘭不死心,聽說離家6公里外有位軍醫醫術高明,就立即趕去求醫。最終,在她的堅持下,叔叔和自己的女兒都轉危為安。
1988年,叔叔朱友德偏癱在床。李從蘭一邊照顧自己的孩子,一邊伺候老人,這一照顧就是6年,直到叔叔朱友德離世。
2015年,在李從蘭的張羅下,全家人為朱吳氏隆重舉辦了百歲壽宴,52位親友按照傳統禮儀為老人祝壽,13位晚輩齊刷刷跪地磕頭??粗鴭鹱娱_心的笑容,李從蘭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嬸子也是娘,自家的老人,怎么能不管?”這是李從蘭最常說的一句話。2022年朱吳氏老人去世時,她親自為嬸子料理后事,難過了很久。“好在嬸子走得很安詳,我也就放心了。”說這話時,她的眼里閃著淚光。
“李從蘭的孝心也深深影響著孩子們,她膝下7個子女都很孝順?!贝謇锶硕颊f,朱吳氏老人能活到107歲,多虧了侄媳婦李從蘭的精心照顧。
李從蘭用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對自己的兒女言傳身教,她用最淳樸真摯的行動為孩子們做了榜樣。近年來,她先后獲得“2016年鹿邑縣孝順媳婦”“2019年周口市鄉村好媳婦提名獎”“周口好人”“2024年周口市孝老愛親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鹿邑縣高集鄉黨委書記馬廷俊在接受采訪時說:“李從蘭老人用半個多世紀的堅守,詮釋了什么是孝道。在她的影響下,全鄉上下勁吹孝老敬親、厚養薄葬新風,踐行移風易俗、抵制陳規陋習的文明氣息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