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永團 文/圖
“張卓成是吉林大學法學院23級法學碩士,雖然加入義警隊伍不久,但他腦袋瓜靈活,工作踏實能干,積極為義警隊伍出謀劃策,利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協助我們籌建了‘周口義警人民調解委員會’,使義警積極參與社會矛盾調解,為維護一方平安貢獻義警力量。”3月21日上午,在剛掛牌成立的“周口義警人民調解委員會”門前,周口義警大隊教導員于海崗難掩心中的喜悅,對張卓成贊不絕口。
2025年2月中旬,張卓成結束了在長春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的實習工作,回到家鄉。機緣巧合下,他加入了周口義警隊伍。工作中,他認真負責,熱情耐心。在參與義警活動中,他注意到一個現象:在一些人口密集、人員構成較為復雜的社區內,常有居民向義警隊員反映問題,如欠錢不還怎么辦?家庭矛盾、鄰里糾紛能幫忙處理嗎?
張卓成深知,民生問題無小事。他深思熟慮后提出,可以借鑒法律訴訟中的調解制度,依托義警緊密聯系基層的優勢,建立“周口義警人民調解委員會”,再由義警隊伍中有豐富法律工作經驗的退休法官、老律師組織協商,居中調解,做到群眾矛盾就地解決,將民間糾紛化解在矛盾初期。
說干就干,張卓成整理好建立“周口義警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提議計劃書后,上報給于海崗。于海崗對這一提議非常支持,經請示相關領導同意后,部署義警大隊的隊員參與籌建工作,并組織調解人員的選配。一周后,在周口市公安局川匯區分局的大力支持和張卓成的前期籌劃下,“周口義警人民調解委員會”正式成立。調解委員會不僅能對百姓主動申請調解的案件進行調解,還能承擔110非警務警情的分流工作。以后鄰里糾紛導致的警情,若情節顯著輕微,可以分流到調解委員會,由退休法官、老民警擔任調解員,他們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以溫情與法理促成矛盾的化解。
川匯區副區長、周口市公安局川匯區分局局長朱成剛表示,人民調解制度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息訟止爭”“和為貴”的理念,通過協商而非對抗的方式解決矛盾,符合社會對和諧人際關系的價值追求。周口義警大隊創新性利用義警深入社區的優勢,針對社會治理的“末梢神經”開展人民調解工作,為維護社會治安穩定有序、保障居民生活環境和諧安寧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這也是對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積極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