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瑞才
本報訊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文化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3月1日,2025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在淮陽區伏羲文化廣場舉辦。
展演現場,山西絳州鼓樂、廣西仫佬族古歌、河南少林功夫等國家級非遺項目輪番“出鏡”,讓觀眾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留下難忘的“非遺”記憶;河南越調、貴州侗族大歌、蒙古族長調民歌、四川峨眉武術、陜西華陰老腔、安徽花鼓燈等國家級非遺項目接力展演,一場場精彩的“非遺盛宴”讓臺下觀眾流連忘返。
被譽為“天下第一陵”的太昊陵,是中華人文始祖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長眠之地,為祭祀太昊伏羲氏而形成的傳統民俗活動——太昊陵廟會已流傳了千年之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已連續舉辦20多屆。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國家級及省級、市級非遺產品薈萃于此、爭奇斗艷,呈現了中華文化萬紫千紅、欣欣向榮的繁榮發展局面。記者在非遺展示大廳看到,排列兩側的展位上不僅有“周口元素”的傳統非遺美食沈丘顧家饃、逍遙鎮楊鳳花胡辣湯等,還有泥泥狗、布老虎、剪紙、蘆葦畫……種類多樣的國家級及省級、市級非遺產品,讓大家近距離領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的獨特魅力。
“我們表演的侗族大歌是無指揮、無伴奏、多聲部的合唱,唱的都是與大自然、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貴州侗族大歌、縣級代表性傳承人羅兵利說。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廣西仫佬族古歌、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吳海云告訴記者:“我們今天表演的這個節目是仫佬族古歌,具有濃郁的仫佬族風情。周口我是第一次來,這里民風淳樸,人們熱情好客。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下去,并一步步發揚光大。”
據了解,非遺展演活動其間,還將舉辦非遺動態項目展演、非遺靜態項目展示、中華龍園雅集詩會、豫東非遺傳承技藝大比拼等活動,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展演展示,讓廣大游客和市民近距離體驗獨具魅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使千年廟會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