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任富強 通訊員 苑磊 司艷領
為切實維護轄區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不斷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連日來,周口公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嚴格落實“派出所主防”職能,多舉措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以實際行動解民憂、紓民困、促和諧。
40年的心結解開了
“太感謝你們了,警察同志!40年的心結,多虧你們耐心調解,終于解開了!” 2月17日,因地界問題產生矛盾的村民大順、大軍一同來到鹿邑縣公安局試量派出所,將一面錦旗送到民警手中,表達誠摯的感激之情。
2月16日,試量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試量鎮有村民因地界問題發生矛盾。接警后,該所副所長孟寶印迅速帶領輔警崔守燦、劉鵬趕赴現場。
據了解,大順和大軍是同村村民,兩家耕地相鄰。2月16日,大順計劃在與大軍相鄰的地里鋪設一條50厘米寬的水泥路,但大軍堅決反對,雙方爭執不下,現場氣氛緊張。
為及時化解矛盾,民輔警一邊安撫雙方當事人情緒,一邊聯系村干部,詳細了解兩家耕地信息。經調查發現,兩家耕地走向不同,中間雖有一條小路,但老地界多年來模糊不清。此外,與大軍耕地相鄰的還有十幾戶村民,40年來,每逢耕種收割時節,地界糾紛屢屢發生。
面對這一涉及十幾戶村民、長達40年的復雜地界糾紛,民輔警聯合村干部積極開展調解工作。他們通知與大軍家耕地相鄰的十幾戶村民到達現場,當著這些村民的面,仔細測量地界,確保數據準確無誤。他們引導村民換位思考,從多方利益及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綜合運用法理與情理進行耐心勸說。
在民輔警及村干部3個多小時的努力下,大順和大軍達成和解協議:大軍同意大順以特定邊界鋪設水泥路,且此路為共用路。雙方當事人對此調解結果十分滿意,其他村民也均認可并拍手稱贊。
4年建房糾紛終化解
2月13日,淮陽區公安局安嶺派出所接到群眾齊某報警,稱其在安嶺鎮某村以包工包料的形式承接了一項建房工程,后因建房尾款支付問題與房主趙某產生矛盾,希望民警出面調解。接警后,該所副所長丁嘉盟帶領民警李炯立即趕往現場。
到達現場后,民警發現齊某與趙某爭吵激烈,便上前勸阻并安撫雙方當事人情緒。經了解,趙某以包工包料的形式,將自家建房工程委托給齊某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雙方因意見不合導致房屋僅建到一層便停工,停工時間長達4年。在此期間,齊某多次向趙某索要建房尾款,但趙某以房屋存在漏雨、瓷磚未貼及樓梯未粉刷等問題為由,拒絕支付。
2月17日,民警在深入了解建房糾紛事實和雙方當事人的訴求后,圍繞爭議焦點,從情理與法理兩個角度進行了耐心勸解,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在民警的耐心勸說下,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趙某愿意當場支付建房尾款,齊某則同意拿出一部分建房款作為房屋修復費用。至此,這場因建房引發的債務糾紛得到圓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