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節氣。在這個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如何預防疾病,保持身體健康?1月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以“時令節氣與健康”為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專家就冬季養生、流感防治等話題進行解讀,為公眾提供實用的健康指南。
冬季養生:溫補脾腎,順應時節
大寒時節,天氣寒冷,中醫認為此時是溫補脾腎的最佳時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王海隆指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溫補脾腎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抵御嚴寒,顧護正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順應‘冬藏’的特性,適當早睡晚起,注意保暖,避免過度運動和操勞而耗傷陽氣。”王海隆建議,飲食上應以溫補食材為主,少吃生冷食品。
除了飲食調理,王海隆還建議大家可以在陽光充足時進行戶外運動,或是在室內打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等傳統功法,以疏通經絡、調養氣血。此外,拍打足三里和大椎等保健穴位,也能起到鼓舞陽氣、增強體質的作用。
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來說,冬季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王海隆提醒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做好受累關節的保護工作,避免做重體力活,減少關節負擔。
流感高發:科學預防,合理應對
“近期的流感高發屬于正常的季節性流行,每年冬春季基本都會出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王大燕介紹,最新一周監測數據顯示,北方大部分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開始下降,南方個別省份也開始出現下降。
在預防流感方面,專家強調,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雖然一般建議大家在流感流行季來臨前接種疫苗,但只要還沒感染,就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流感。此外,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科學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
流感“中招”怎么辦?北京佑安醫院主任醫師李侗曾建議,人們得了流感并不是都需要去醫院,癥狀較輕者可以居家觀察治療,使用退熱鎮痛藥物、祛痰止咳藥物緩解癥狀。觀察期間如果體溫持續在39.0℃以上,服用退燒藥后效果不佳,需及時就醫。此外,出現咳嗽劇烈、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胸悶、憋氣、劇烈頭痛、頻繁嘔吐、意識模糊等癥狀也應及時就醫。
對于流感藥物瑪巴洛沙韋的使用,李侗曾指出,目前我國只批準瑪巴洛沙韋用于治療,尚未批準該藥用于暴露后預防。他提醒大家在使用該藥物時要注意:抗病毒藥物需要盡量在發病48小時內使用;目前我國只批準5歲及以上人群使用;瑪巴洛沙韋與其他藥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在使用前應該告知醫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藥物;如果出現過敏癥狀或其他嚴重不適,應立即停藥并就醫。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