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月7日發布。
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是目前3種主要的養老方式。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本次發布的《意見》以推動3類養老服務貫通協調為改革重點,在進一步明確各類養老服務功能作用的同時,加強各類養老服務在老年人全方位需求、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場景的協調聯動,讓老年人無論在家庭、社區、機構都能夠享受到方便可及的服務。
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 如何貫通協調
上述《意見》提出,要鞏固居家養老基礎作用。唐承沛表示,居家養老是大多數老年人的傳統習慣和普遍愿望。據介紹,《意見》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養老服務的成功經驗,提出完善老年人床邊、身邊可感可及養老服務政策的改革方向,從健全家庭養老支持政策、積極培育專業化服務機構、推進適老化建設等方面出臺系列措施,推動培育更多專業化的上門服務,讓老年人居家養老更安心、更舒心。
《意見》提出,要強化社區養老的依托作用,為居家養老提供有效支持。
具體而言,一方面,擴大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提出發展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推行“社區+物業+養老服務”、推動完整社區建設等舉措。另一方面,加強社區層面養老服務供需銜接,提出探索“養老顧問”服務、村(社區)“兩委”把服務老年人作為重要職責等措施,使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能夠在本社區得到及時響應,盡力滿足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養老的需求。
《意見》提出,要優化機構養老的專業支撐作用。唐承沛介紹,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推進養老機構分類改革,明確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場型養老機構的職能定位和運行機制。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養老機構的技術創新示范、服務技能培訓、設備推廣應用等作用,推動專業化服務向家庭和社區延伸。今后,養老機構不但要在集中照護方面更加專業,還要積極地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和社區養老服務,促進養老服務規?;?、集群化、品牌化發展,打造樞紐型、開放型的專業服務機構。
將照護服務納入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
唐承沛表示,失能老人照護問題是當前人民群眾養老的一個痛點,也是養老服務必須優先解決的重大課題?!兑庖姟诽岢觯獜娀允芾先苏兆o為重點的基本養老服務,引導養老機構積極收住失能老人。
截至目前,全國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達到40.4萬個,養老機構的護理型床位占比提升到了62.2%,為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30余萬張;為200多萬戶特殊困難老人家庭實施了適老化改造。
下一步,民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圍繞《意見》加強失能老人照護的部署要求,重點做好3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專項配套措施。制定加強和改進失能老人照護服務政策,健全全國統一的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精準高效配置失能照護資源。二是持續加大服務供給力度。以提高失能照護能力為重點,健全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加大失能照護設施建設力度,推動失能照護資源下沉到城鄉社區、延伸到老年人家庭。三是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失能照護標準化建設,完善失能照護質量評價體系。強化失能照護監督管理,提升失能照護質量,讓老人安心、子女放心。
加大養老服務資金投入力度 完善養老服務經費保障機制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負責人葛志昊表示,下一步,財政部門將指導各地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大對養老服務的資金投入力度。同時,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擴大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養老服務供給,重點保障好特困老人、經濟困難失能老人等特殊老年群體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繼續抓好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居家養老服務和社區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工作,鼓勵地方加大推進力度,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力爭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城鄉養老服務發展模式。
進一步提升效能。一方面,加強對養老服務領域財政資金的預算管理,強化績效考核和財會監督,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能。另一方面,指導地方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資源配置,完善公辦養老機構管理機制和運營機制,不斷提升全社會養老服務資源的整體效能。(據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