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又稱“月夕”,最早見于《周禮》。中國農歷分為春、夏、秋、冬4個季節,每季又分孟、仲、季,故秋季第二個月名為“仲秋”。因古時“中秋”與“仲秋”通用,“仲秋”的叫法慢慢變為“中秋”。
中秋節真正成為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朝。《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可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已成為固定節日。中秋節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時已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節日之一,也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