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侯俊豫 通訊員 王偉
在淮陽城區,提起周淮口腔門診部,不少老人會笑著說:“就是那個從鄭州回來的娃開的,看病細心得很!”這位被鄉親們掛在嘴邊的“95后”青年,正是放棄省城醫院工作、毅然返鄉的黨員朱春光。返回家鄉的7年時間里,他解決了不少父老鄉親“看牙難”的問題。
2017年,從河南大學口腔醫學院畢業后,朱春光因優異的臨床表現被鄭州市口腔醫院破格留用?!班嵵莸膶<姨栯y掛。路費加上診療費,對咱農村人來說是筆不小的開銷?!敝齑汗庹f,在接診時,他經常遇到凌晨五點坐大巴趕來的淮陽老鄉?;鶎俞t療機構口腔科設備陳舊、人才匱乏的現狀像石頭一樣壓在他心頭。2019年盛夏,他向所在醫院遞交辭職信,帶著一批診療設備回到家鄉,在淮陽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支持下開辦口腔門診部。為破解技術瓶頸,他每月邀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口腔科專家到淮陽坐診,3年間累計接診基層患者1.2萬人次,讓鄉親們在家門口享受到省級診療服務。
醫者仁心,堅守疫情防控一線
2020年疫情暴發初期,朱春光將診所庫存的800只N95口罩和200升消毒液捐贈給淮陽高速路口防疫點。得知武漢返鄉人員需要24小時監測體溫,他主動請纓加入黨員先鋒隊,在寒風中堅守卡點37天。2022年底,退燒藥緊缺,他輾轉聯系到平頂山藥企,自費采購5000片布洛芬,在門診部門口設置免費領藥點,并手寫告示“每人限領4片,把機會留給更需要的人”。馮塘村的張大娘至今記得,那天,朱醫生的手被凍得通紅,還一遍遍叮囑她退燒藥的用法。
深耕公益,讓健康口腔惠及更多群眾
“很多老人不重視口腔健康,牙疼得吃不下飯才來就醫?!币咔樾蝿莘€定后,朱春光成立由12人組成的“口腔健康輕騎兵”,帶著便攜式診療設備走進23所中小學、17家敬老院。在淮陽區實驗幼兒園,他們教孩子唱《刷牙歌》。2023年,他發起的“青苗護齒計劃”為9600名適齡兒童完成窩溝封閉,該計劃被納入淮陽區政府民生實事清單。2024年,在新站鎮敬老院開展口腔健康義診活動時,他發現80多歲的李秀蘭嘴里沒有一顆牙,咀嚼困難。他立即取出攜帶的口腔取模材料,為老人制作牙齒印模。回到門診部后,他為老人制作全口假牙。假牙做好后,他第一時間為老人戴上。李秀蘭老人戴上假牙后非常開心,試著吃了一根黃瓜,說她多年沒有吃過黃瓜了,今天可算吃上了。朱春光說,李秀蘭老人偷偷回屋拿出用層層舊布包裹的一疊零錢送給他,說是她的一點心意。朱春光一再推辭,李秀蘭老人感動得兩眼閃著淚光,不停地說“謝謝”。李秀蘭老人的話讓朱春光的團隊深受鼓舞,更讓他們堅定了做公益的決心。
如今,朱春光的口腔門診部已成為周口市基層口腔醫療示范單位,帶動5名醫學院畢業生返鄉就業。朱春光指著門診部新引進的口腔CT設備說,他們計劃在3個鄉鎮設立分診點,讓鄉親們“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轉診”。從都市白領到鄉土醫者,這位青年黨員用行動證明:當青春與鄉土碰撞、專業與熱忱共鳴,定能在鄉村沃土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