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偉宏 朱東一 田亞楠 文/圖
核心提示
6月的周口,擂響戰鼓!
2025年“奔跑吧·少年”河南省青少年武術散打錦標賽上,我市健兒拳腳生風,豪取4金3銀10銅,用實力詮釋了“周口功夫”的硬核風采。這場熱血沸騰的較量,正是我市競技體育蓬勃發展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我市打出“體育強市”組合拳:以《加快建設體育周口實施方案》為藍圖,雙輪驅動“教練員精英培養計劃”和“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構建起從訓練場到領獎臺的“快車道”。
在河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中,我市代表團獲得金牌31枚、銀牌31枚、銅牌40枚,位列全省第一方陣,彰顯出競技體育綜合實力的跨越式提升。
從領獎臺望向未來:每一塊獎牌都是改革結出的,每一次喝彩都是奮進路上的加油聲。周口競技體育,正以“散打精神”的勇猛精進,在建設體育強市的新賽道上加速“奔跑”!
賽場屢創佳績 書寫拼搏傳奇
傍晚的周口市體育中心重競技體育館里,16歲的孫一涵剛剛結束排球訓練,身高1.77米的她已經是隊里的核心人物。“我的目標是像師姐朱婷一樣,站上世界最高領獎臺。”孫一涵激動地說。
周口,這座人口千萬的中原大市,近年來以“冠軍搖籃”的名號震動體壇。這里孕育的體育傳奇,如繁星點亮中原夜空:
朱婷,從鄲城縣走出的女排“世界第一主攻”,帶領中國女排奪下里約奧運金牌,個人斬獲8座MVP獎杯,被國際排聯譽為“現象級運動員”。
張志磊,從沈丘縣走出的亞洲首位奧運超重量級拳擊銀牌得主,讓“中國力量”震撼世界。
李一清,從周口市體育運動學校走出的柔道女將,在2009年亞洲柔道錦標賽上,為中國隊奪得1金1銀,用柔道服上的五星紅旗向世界宣告:“伏羲故里,英才輩出。”
段夢珂、王錦文、李晨歌等人已在中國體壇初露鋒芒,續寫著周口競技體育的傳承與希望。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周口市的競技體育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周口體育健兒在國內外賽場上屢創佳績,用汗水和拼搏為城市贏得了無數榮譽。
“在我們學校,不缺冠軍。”周口市體育運動學校副校長徐成安指著榮譽墻說。僅2023年,該校運動員斬獲省級金牌36枚、國家級金牌5枚,向省級以上隊伍輸送人才18人。這些數字的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追夢故事。
2018年,河南省第十三屆運動會青少年組比賽在周口進行。在此次比賽中,周口體育健兒獲得88金、44銀、61銅,位列金牌榜第二位,創造了歷史最好記錄。
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周口力量”持續迸發。2025年3月16日,在福建省漳州市的綠茵場上,河南U16男足6比0橫掃廣西隊,時隔16年重返全運會決賽圈。這支創造歷史的隊伍中,16名主力隊員來自周口市體育運動學校。
省級賽事的密集落地,為體育健兒搭建起通向夢想的階梯。近3年來,周口成功承辦數十項省級賽事,接待運動員超萬人次。這些賽事如同精密齒輪,驅動著周口競技體育構建起“省賽爭金、國賽突破、國際閃耀”的金字塔體系,讓越來越多的周口體育健兒實現冠軍夢想。
培育后備力量 筑牢人才根基
支撐周口冠軍“井噴”的,是一套科學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
清晨6時許,當城市尚未完全蘇醒,周口市體育運動學校的訓練館內已熱火朝天——運動員揮汗如雨,教練的指令聲、器械的碰撞聲交織成奮斗的樂章。賽艇運動員張樂樂正是從這里啟航,先后斬獲2018年全國青年賽艇錦標賽U18男子四人雙槳第一名、2023年全國學青會男子四人雙槳第一名,2024年更是站上亞洲賽艇錦標賽的最高領獎臺。
這種“從體校到省隊再到國家隊”的輸送鏈條,在周口已形成標準化路徑。作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周口市體育運動學校自1974年建校以來,已培養出1名奧運冠軍、1名奧運亞軍、3名世界冠軍、3名亞洲冠軍、98名全國冠軍和800余名省級冠軍。
體教融合的創新實踐讓后備人才培養突破了體校圍墻。周口市在河南省率先推行“冠軍進校園”活動,全國聯賽最佳守門員拜利芳、全國女足甲級聯賽亞軍張瑛等運動員走進太康縣第二實驗小學、扶溝縣特殊教育學校,點燃了青少年的運動熱情,更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撒下追求卓越的體育精神的“種子”。
與此同時,周口市體育運動學校的教練員在周口市文昌小學、周口市錦誠高級中學等20余所中小學校開展足球、排球、網球等項目訓練,形成了“小學發現苗子、初中系統培養、高中輸送人才”的“一條龍”培養模式。
社會力量的參與,讓后備人才儲備更加充盈。
每到傍晚,周口市游泳館內,上百名6歲至16歲的青少年按照年齡梯隊接受科學化訓練。
“游泳需要童子功。”周口市青少年游泳俱樂部總教練夏雪艷介紹,“我們定期到幼兒園和小學選拔人才,初期注重水感和基礎訓練,一年后強化技術,三四年后成績可達二級運動員水平。”憑借完善的梯隊建設,該俱樂部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國家體育后備人才基地”稱號。
目前,周口市有各類體育社會組織300余個,形成了“政府主導、體校主力、社會參與”的多元協作模式。這種多方協作的“大體育”格局,形成了競技體育人才培育的良性生態,讓周口市的競技體育人才儲備生生不息。
“我們建立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多層次選拔機制,加強與基層體育組織和學校的聯系、合作,及時發現有潛力的孩子。”周口市教體局競訓科科長劉敏說,通過“以賽促訓、賽訓結合”的培養模式,他們既為青少年提供了實戰歷練的舞臺,也為教練團隊搭建了科學選材的平臺。
聚焦選育輸送 鋪就“金牌之路”
在周口市體育中心拳擊館內,教練趙家輝通過高速攝像機逐幀分析隊員動作。這位培養出10多名全國冠軍的“金牌教頭”,手機里存著每個隊員的訓練數據。
周口的訓練場,藏著“冠軍基因”的解碼器:
在周口市體育運動學校,“冠軍培養冠軍”已成為最鮮明的特色。以田徑教練王永吉為代表的冠軍教練團隊,將自身奪冠經驗凝練成科學訓練體系。這位曾經的全國體院大學生運動會男子3000米障礙賽冠軍,獨創“運動負荷監控+心理干預”訓練法,在河南省第十三屆運會上帶領隊員豪取5金。
訓練館內,AI戰術分析系統正在重新定義競技體育。大數據不僅記錄著運動員的成長軌跡,更精準指導著他們每個技術動作的優化提升。
教練組配備專業心理輔導團隊,通過抗壓訓練、正念課程和實戰模擬,幫助運動員構建強大的心理防線。正如教練常說的:“要學會在落后時依然保持微笑。”
作為河南省中國式摔跤后備人才基地,河南省周口市仲保青少年中國式摔跤俱樂部自成立以來,已培養300余名專業運動員,培養出10余名國家級運動健將。
“我們為每位學員量身定制訓練計劃,充分挖掘個人潛能,讓每個運動員都能在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上快速成長。”河南省周口市仲保青少年中國式摔跤俱樂部總教練崔仲保說,這種科學嚴謹又不失人性化的培養模式,正是該俱樂部持續輸出頂尖摔跤人才的關鍵所在。
周口競技體育正呈現多元化、高質量發展態勢。目前,我市已形成以中國式摔跤、游泳、跆拳道、拳擊等9個項目為核心的競技體育優勢集群,同時在網球、射箭、自行車等項目上持續發力,不斷拓展競技體育的競爭優勢“版圖”。
“在訓練體系建設方面,周口市創新打造‘訓、科、醫、教、服’五位一體的復合型保障團隊。”周口市教體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素萍說,這套全方位保障體系顯著提升了重點項目的科學訓練水平,為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提升和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通過心理輔導、運動康復等特色服務,運動員在保持最佳競技狀態的同時,實現身心素質的全面提升。
升學路徑清晰 就業出路多元
在周口,運動員通過努力拼搏,不但可以獲得榮譽,還能獲得美好的未來。
在2025年河南省青少年武術散打錦標賽領獎臺上,17歲的王樂凡緊握著男子甲組65公斤級冠軍證書,激動地說:“這張證書讓我的大學之路更加清晰了。”
周口市金姬武館總教練周金姬說:“本次男子甲組賽事前3名選手可憑成績申報國家二級運動員,在升學時既可享受加分政策,也能選擇體育單招渠道,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賽場上的每一次突破,都是通向未來的新起點。”這已成為周口運動員的共同信念。我市推行“雙優培養”模式,將文化教育與專業訓練有機融合,確保運動員“文化學習不放松、專業訓練不懈怠”。在這一機制保障下,我市每年超百名運動員通過體育單招、高校特招等渠道邁入高等學府,實現了“運動成績與學業進步”的雙豐收,為職業生涯開辟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推進,體育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在全民健身時代,體育特長生不再是“沒有未來”的代表,而是兼具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新時代人才。
周口市在運動員的未來規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過合理的規劃和完善的保障體系,為運動員解決了后顧之憂。
2023年,河南省體育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河南省大中小學校教練員崗位設置管理的實施意見》,為退役運動員轉型開辟了新通道。周口市定期舉辦退役運動員專場招聘會,開發體育教師、健身教練等專屬崗位。退役運動員通過參加職業培訓,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教練證等職業證書,順利進入學校、俱樂部或體育培訓機構,繼續從事自己熱愛的體育事業。
對有創業意向的退役運動員,周口市設立了專項扶持基金,提供創業導師“一對一”指導和場地租金減免等優惠政策。同時,支持退役運動員創辦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充分發揮他們在體育領域的專業優勢,為青少年體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這套就業保障體系讓我們可以心無旁騖地投入訓練。”正在備戰河南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的拳擊運動員武谷源告訴記者。她的師兄師姐中,已有不少人通過體育特長進入理想高校,或轉型為教練員、體育產業從業者。
從朱婷的“自強不息”到張志磊的“永不認輸”,體育精神已深深鐫刻在周口人的基因里。站在河南省第十五屆運動會備戰的新起點,周口競技體育正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向著“中原體育強市”的目標闊步前行。
“周口體育的今天,靠的是敢打敢拼的韌勁;周口體育的明天,要靠改革創新的智慧。我們將以‘冠軍搖籃’的底蘊為根基,讓更多孩子通過體育成就精彩人生,讓周口成為河南體育“版圖”上最耀眼的明星!”周口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振說。
在下一個五年,周口市必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在中國體育的壯闊畫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