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高洪馳 通訊員 楊樂樂
“看著桃樹上剛結出的小果子,九年前的創業場景就像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里重現。”近日,李永濤話中滿是感慨。沈丘縣劉莊店鎮張莊寨村的126畝桃樹枝繁葉茂,葉片下,一個個小果子正悄然成長。
踏上返鄉創業路
“在外務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當時,村里在推進土地流轉,我就想著回村里試種黃桃。”李永濤說。
2016年,在外務工多年的李永濤,懷著對家人的牽掛和對家鄉的眷戀,毅然回鄉發展。在村委會的全力支持下,他當年流轉土地126畝,正式踏上黃桃種植之路。經過多方考察和反復比較,李永濤最終選定果肉緊實、甜度高的19黃桃和83黃桃兩個優質品種。
“從種下小樹苗到掛果,等了整整三年,直到第五年才進入豐產期。這期間,沒有足夠的耐心根本堅持不下來,其中的艱辛只有種過果樹的人才能體會。”李永濤說。
攻克技術管理關
創業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2023年夏天,進入豐產期的桃樹掛滿了果子,豐收在望。然而,連續的陰雨天氣如同一記重錘,讓即將成熟的黃桃出現大面積裂果、爛果。“那一年,差不多損失了三成收成。看著爛在枝頭的果子,心里別提多難受了。”李永濤談及這段經歷,仍心有余悸。
為挽回損失,李永濤即刻奔赴安徽碭山取經。在當地果園,他整日跟著種植大戶,悉心觀察種植的每一個環節,將關鍵技術要點詳細記錄在隨身攜帶的小本上。鎮農技專家多次到他的果園考察指導。得到多方幫助的李永濤重新規劃果園溝渠走向,增大排水管道管徑,全面升級排水系統,確保積水快速排出。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他刻苦鉆研,不斷實踐,掌握了科學有效的方法,從定期消毒到精準用藥,每個環節都嚴格把關 。
通過孜孜不倦的學習,李永濤掌握了桃樹管理密碼,實現連年豐收。為及時把成熟的黃桃銷售出去,他與安徽碭山黃桃罐頭廠達成合作,黃桃成熟后直接運往加工廠。每年,這片126畝的桃園可為李永濤帶來100余萬元的凈利潤。
帶動鄉鄰共致富
每年黃桃采摘期,李永濤需要雇傭村民近百人進行采摘。在桃園干活的群眾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據估算,每年采摘季,桃園能為村民帶來近30萬元的務工收入。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為讓更多群眾通過種植桃樹增收,李永濤毫不保留地把技術傳授給村民。在他的示范帶動下,劉莊店鎮又有5戶村民加入黃桃種植行列。目前,劉莊店鎮積極打造以黃桃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帶,已經培育特色種植基地8個,帶動500余人就業,黃桃產業正從單打獨斗逐漸向集群發展轉變。
站在桃園高處,李永濤望著今年新栽的桃苗,眼中滿是期待:“我打算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開展桃園觀光旅游采摘活動,讓更多人欣賞桃園美景。”微風拂過,桃枝輕輕擺動,這片承載著希望的桃園,見證著李永濤返鄉創業的夢想,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綻放出更加燦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