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永奇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今年市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關注餐飲,關注美味與健康,提出不少好的建議和提案。
加強農村宴席安全監管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農村宴席(鄉宴)規模和頻次日益增加。然而,當前農村宴席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威脅著廣大農村居民的健康,尤其是老人和兒童這兩類弱勢群體。市人大代表、市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會長李玉平經過廣泛調研,就如何加強農村宴席安全監管提出建議:強化食材源頭管控,詳細記錄食材來源、進貨渠道等信息,建立可追溯體系;規范廚師團隊管理,實行農村流動廚師團隊備案登記、持證上崗,定期對其進行食品安全知識與烹飪技能培訓;加強現場監管,建立農村宴席提前報備與現場監管聯動機制,在宴席當日對食材進行現場驗收; 深化宣傳教育,建立農村食品安全舉報制度,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健全應急處置體系,確保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高效運轉,最大程度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
“農村食品安全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守護農村居民飲食健康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希望相關部門攜手共進,為農村宴席食品安全筑起堅固防線,把‘流水席’打造成‘放心宴’。”李玉平表示。
讓新質生產力助推餐飲業發展
“餐飲行業作為重要服務業之一,對于社會就業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市政協委員韓霞表示,隨著社會進步,越來越多的新質生產力開始助推餐飲行業發展。作為河南中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韓霞從事餐飲行業近20年,見證了周口餐飲業的發展變化。
針對我市餐飲行業現狀,她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議:鼓勵高校和職業學校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培養具備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建立餐飲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的合作機制,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引導餐飲企業引入數字化技術,如智能點餐系統等,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支持餐飲企業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餐飲與文化、旅游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特色餐飲文化,豐富消費體驗;加強餐飲企業與農業、食品加工等相關產業合作,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