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艷華
今年市兩會,市政協委員劉昌帶來的關于治理一次性水晶塑料餐具污染的提案,引起媒體關注。
談及緣何關注這一問題,他目光堅定,語氣中滿是責任感:“身為政協委員,我們身處聯系群眾的第一線,有責任傾聽民聲、反映民意。一次偶然的社區走訪,我看到垃圾桶里堆滿了用過的一次性水晶塑料餐具,聯想到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這類塑料餐具,便意識到這背后可能隱藏著巨大的污染隱患。”
為摸清情況,劉昌開始調研。他穿梭于大街小巷,深入各類餐館、小吃攤以及外賣配送站點。“我記得,在一家小餐館,店主無奈地告訴我,雖然知道一次性水晶塑料餐具不環保,但成本低且顧客習慣用,只能不得已而為之。”劉昌說,“還有外賣行業,幾乎清一色配備這種餐具,每日消耗量驚人。”
通過與眾多從業者、消費者交流,劉昌真切感受到一次性水晶塑料餐具泛濫帶來的危害。他憂心忡忡地說:“這些一次性水晶塑料餐具大多是不可降解材質,被丟棄后在土壤里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分解。此外,不少劣質餐具生產過程違規,盛裝食物時會釋放塑化劑、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長期使用對人體臟器損害較大。”
在提案中,劉昌建議,首先,相關法規必須健全,規范生產、銷售、使用各個環節,讓企業有章可循、讓監管有法可依。其次,強化監管執法,多部門聯合行動,像市場監管、生態環境、衛生健康等部門要攜手合作,對生產、銷售、餐飲場所進行常態化檢查,嚴厲打擊違規行為。再者,推廣替代產品至關重要,鼓勵企業生產環保餐具,并對使用環保餐具的餐飲企業給予補貼、稅收優惠,引導市場轉型。同時,宣傳教育不能少,通過媒體全方位宣傳污染危害與環保理念,讓綠色消費觀念深入人心。最后,要構建由政府主導,企業、社會組織參與的回收體系,布局回收站點,用激勵機制提高一次性水晶塑料餐具的回收率。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周口的街頭巷尾不再有一次性水晶塑料餐具造成的‘白色污染’,餐館里擺放的是安全、環保的餐具,讓市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談及提案將要達成的效果,劉昌充滿期待。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