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盧琪珍 記者 高洪馳 通訊員 肖飛 文/圖
剛剛過去的2024年,沈丘縣委、縣政府高位謀劃,凝心聚力,堅持抓好“工業強縣、產業興縣”“率先建成農業強縣”“中心城區提質更新”“竭力改善民生福祉”四件大事不動搖,接續發力,踔厲奮發,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沈丘篇章。
●全年生產總值391.9億元,增長7.4%,高于全省2.3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四,總量全市第二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3.68億元,增速9.4%,高于全市0.7個百分點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5%,高于全市2.4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75億元,增速6.3%
●居民可支配收入2.35萬元,同比增長5.6%
●工業用電量完成8.45億千瓦時,增速16.06%,增速全市第二
●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長36.3%,高于全市2.4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一
●新增入庫“四上”企業81家
重點項目滾動壯大
凱旺科技年產3500萬套連接器生產線投產運行;5600毫米寬厚板項目建成投產;年產120萬噸瑞茂通大豆蛋白加工項目投產達效;龍都電磁新材試生產……
2024年,沈丘縣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堅持“工業強縣、產業興縣”戰略不動搖,持續掀起“全域招商、全員招商、全產業鏈招商”熱潮,更多頭部企業和優質項目落地沈丘并投產達效。優化主導產業發展布局,重點推進鋼鐵產業集群延鏈補鏈,加快推進食品產業集群規劃組裝,壯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規模。持續實施工業發展“1+10+2”工程,扎實做好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推動千億級鋼鐵產業集群、百億級食品產業集群、百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加速形成。科技創新加快推進,全年完成智能化改造項目17個,改造智能工廠1家、智能生產線1條,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居全市第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9家、居全市第二,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8.3億元、居全市第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增長15.6%,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93%,規上制造企業智能應用場景覆蓋率94.5%,新增專利授權337件,成功創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個。全省數字化轉型現場會在沈丘縣成功舉辦;縣開發區被評為省級數字化轉型標桿。
鄉村振興成果豐碩
2024年,沈丘縣建成高標準農田示范區7.5萬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5萬畝。糧食總產量18.69億斤,連續7年保持在18億斤以上,夏糧、秋糧單產均居全市首位。創建國家級鄉村治理示范村兩個、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42個。創建市級農業產業園4家,培育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4個。冷鏈物流港、康馨智慧商貿產業園建成投用,19個鄉鎮物流綜合服務站、95個村級物流服務點完成改造升級。培育電商村50個,規上快遞企業業務量增長63.7%、居全市首位,入選第二批全國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領跑縣”,其中,“樹立‘三村’理念、增強‘三力’能級”典型做法被列入商務部典型案例。全域“三網”建設成效顯著,新改建農村公路82公里,連通農村溝渠1539公里、治理農村黑臭水體43條,經驗做法受到省長王凱批示肯定,并在全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現場會作典型發言、在全省農村溝渠連通整治會議上推廣。
城市品位提質更新
持續推進“1+5+‘十百千’”工程,統籌抓好一批民生工程、安全工程。濮新高速沈丘至豫皖省界段建成通車,人民大道、長安東路等5條城區道路建成通車;初心文化主題公園、紅閘濕地文化主題公園、沙河灣森林公園、中華詩詞文化長廊、中華故事文化長廊等建成開放;青甜小鎮、紅木文化產業園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金絲猴食品公司被推薦為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改造老舊小區851戶,2751套安置房建成交付,交付保交樓815套、保交房1174套,整體交付率100%;實施城市增綠補綠工程,城區綠化覆蓋率42.2%,同比增長1.3%;建成城區日間照料中心12個,建設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5處,“觀云山驛站”被評為“全國最美驛站”。
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2024年,沈丘縣持續實施教育振興“133工程”,城區18所(新建、改、擴建)學校和5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成投入使用,20所鄉鎮中心幼兒園提質,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轉變。試點開展鄉村醫療衛生服務“七統一”一體化管理,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就診人(次)增長141.58%、就診費用下降35.37%。標準化村衛生室、天然氣通氣、5G網絡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建成村級“兩堂三中心”166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加強脫貧人口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持續推進城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居民消費載體、養老體系建設更加完善,群眾活動更豐富、生活更舒心。
乘勢而上千帆競,不待揚鞭自奮蹄。2024年,沈丘縣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實干勁頭,確保了全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