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第07版:時事新聞 PDF版

勇闖科技創新“華山一條路”

——解碼河南“重建科學院”改革

□新華社記者 李俊 張興軍 韓朝陽

撒下一顆創新“種子”,呵護3年多,能長成什么樣?2021年10月,面對“不成創新高地,就成發展洼地”的緊迫形勢,河南省認準“華山一條路”,重建重振科學院,靠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3年多來,河南以體制創新助力科技創新,將一家不太起眼的科研事業單位,重塑為開放創新的新型研發機構,探索突破創新發展瓶頸的特色路徑,為中原大地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布局創新發展“關鍵一子”

2022年,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余龍在闊別許久后,回到河南省科學院,受聘為化學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熟悉又煥然一新的平臺”讓他振奮。

在省科學院工作35年的研究員陳峽忠對此充分理解。他說,時至2021年,建院60余年的河南省科學院只有16家零散的下屬機構,本部位于鄭州一處不起眼的小院,“不像省級研究機構,倒像一家作坊”,2021年往前10多年,退休170余人、流失120人,很難招來高層次人才。

彼時,這里的窘境也是河南科創的縮影。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是河南的特點,但提起科技創新,似乎“矮人一頭”。《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顯示,河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全國第17位,科技投入強度、科技活動產出等指標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河南省科技廳副廳長徐彬說,唯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闖出一條生路、走出一條新路。

面對“舊力漸弱、新力難生”的困局,2021年秋,河南把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置于“十大戰略”之首,重建省科學院成為謀篇布局的“關鍵一子”。

河南省科學院科研事業部部長宋曉輝說,當時是以“退一步,進兩步”的思路推動改革——先用財政編制“穩預期,聚人氣”,事業編制由400多個增加至3000個,給予專項經費用于人才引育、項目實施;再用靈活機制激發活力,明確省科學院可自主設立或調整所屬研究所、實驗室。

從16家零散的下屬機構,到49家陣容強大的研發實體,變化翻天覆地。改革之后,河南省科學院布局集成電路、先進導體材料研究所等研發實體,形成全周期的開放式創新體系。

重回故里,余龍發現小到一臺制冰機,大到各類儀器設備,只要科學家有需求,都會被盡快滿足。“住房、交通、醫療,方方面面都安排好了,全身心搞研究,沒有后顧之憂。”余龍說,“這里的體制機制創新及科研配套政策正邁向一流水平。”

昔日“門前車馬稀”,今日“孔雀中原飛”。“2021年之前,一個院士沒有,國家級人才僅有個位數。2021年以來,引進20多個院士團隊,招引青年博士(博士后)500余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河南省科學院院長徐紅星說,“我們的人才總量已經躍居全國省級科研院第一方陣。”

“科研怎么干,科學家說了算”

河南省科學院8樓一側,走出電梯,迎面就是一片寬敞的學術角,白色矮桌、灰色沙發,年輕人三五成群在此熱烈討論。

“以前在老院區,4個會議室長期落灰,現在新院區有13個會議室,但學術討論太多,還要相互爭搶。”撫今追昔,河南省科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高正龍感觸頗深。

熱情源自何處?“科研怎么干,科學家說了算”的制度保障是核心秘訣。2022年9月1日,《河南省科學院發展促進條例》施行,為一家省級科研機構“量身打造”法規保障,在全國尚屬首例。

“過去是前半年寫計劃,后半年寫總結,能有多少時間搞科研?”科研人員們呼吁,改革就要直擊痛點問題。

“推動科技創新,首先要堅決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創制性法規保障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競爭優勢。”河南省科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宋克興說。

改革過程中,河南省科學院獲得編制使用、成果轉化、經費支出自主權。重大創新項目經費撥付實現直通車,撥付周期由4個月縮短至21天;50萬元以下的省級科技項目實行科研經費包干制。

2022年,專注于碳基復合材料研究的任宣儒被招引到河南后,鄭州為其所在團隊解決用地問題,河南省科學院提供6000萬元的設備采購資金。“過去在高校工作時,買一臺幾十萬元的設備,都要排隊很久。”任宣儒說,現在一門心思撲在科研上,這種自主權讓他感受到改革力度、科創誠意。

營造了優良科研生態,創新活力被充分激發。3年多來,河南省科學院與龍頭企業、高校院所合作啟動20余項技術攻關,達成100多項合作協議,在超低損聚合物光波導材料開發、高速跟蹤系統技術研發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去年9月,河南省科學院獲批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6項,徐紅星承擔的“極端光場制造科學與工程”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填補了河南在該類型項目上的空白。

圍繞傳統產業迭代、新興產業搶灘、未來產業破冰,河南布局27家省實驗室、55家省產業研究院,以省科學院為核心的中原科技城、以省醫學科學院為核心的中原醫學科學城、以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為核心的中原農谷“三足鼎立”、多點開花的科創局面正悄然形成。

科學家牽手企業家,嘗到創新的“甜”

一只手抓科學家,一只手抓企業家,把這兩個“家”放在一起才能產生新質生產力。河南嘗到了創新的“甜”。

地處豫晉交界的焦作市沁陽市,曾因玻璃鋼、造紙、皮革等產業風生水起,近年來卻因產業層次低、質量效益低,一度發展乏力。

轉機出現于沁陽市與河南省科學院探索“院地合作”發展模式,共建沁陽科創園,打造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全產業鏈創新平臺。

3年前,河南省環境功能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負責人田振邦,帶領團隊組建的河南省環保與精細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落地科創園,擱置多年的環境功能纖維產業化項目3年完成中試,相繼有6項實驗室成果實現轉化,累計收益約5000萬元。

目前,在沁陽科創園,這樣的創新團隊已超過100個,累計孵化企業50余家,提供技術服務300余項,正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

當下,科創格局之變也在推動河南廣大企業實現理念之變、視野之變。位于新鄉衛輝的河南銀金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從彩印業轉入食品飲料包裝領域后,投入約1億元研發經費,開發出安全、環保的功能性聚酯薄膜全新制造工藝,大幅降低成本,成長為功能性聚酯膜材料領域全球三大供應商之一。

嘗到甜頭的銀金達集團主動融入河南科創體系,建立河南省先進膜材料產業研究院、先進聚酯材料中試基地,借科學家之力,打通“科技到市場”的創新鏈條。

澆水施肥、遮風避雨,科技創新的“種子”日夜生長,逐漸開花結果。2021年至2023年,河南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10.8%、14.6%,先進裝備、電子信息等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主力軍。

2024年全省生產總值6.36萬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9.2%。科創格局之變,正助力河南經濟實現動能之變、結構之變。

(新華社鄭州2月11日電)

2025-02-12 ——解碼河南“重建科學院”改革 1 1 周口日報 content_266849.html 1 勇闖科技創新“華山一條路” /enpproperty-->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白人最猛性xxxxx欧美馆| 窝窝午夜看片国产精品人体宴|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男女一进一出抽搐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jizz8性欧美|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 爱福利极品盛宴|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韩国公和熄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天天视频官网天天视频在线|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明星ai换脸资源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无遮挡a级毛片免费看|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23|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福利视频一二区| 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舌头伸进去里面吃小豆豆|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777|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草草 | 你懂的国产高清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工囗番漫画全彩无遮拦大全 | 两个人一上一下剧烈运动|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aⅴ|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电影 | 草莓视频污污在线观看| 国产女主播福利在线| 黄色91香蕉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