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河南印象沈邱酒業傳承之路
沈丘縣農業局良種場酒廠釀酒師傅李賀軒。(資料圖)
河南印象沈邱酒業有限公司釀酒工藝的傳承故事一如50多年前尚稱沈丘縣農業局良種場酒廠釀造的曲酒余香悠長,至今仍傳為佳話。
20世紀70年代初,沈丘縣地方國營酒廠生產的曲香酒產銷兩旺,年產1500噸亦供不應求。在沈丘縣地方國營酒廠的示范帶動下,沈丘縣農村社隊搶抓機遇,大辦酒廠。1972年,沈丘縣農村社隊酒廠達56個,年產量200噸。1972年2月,時任沈丘縣農業局副局長單運科兼任縣良種場黨支部書記后,決定籌建沈丘縣農業局良種場酒廠,由退伍軍人遲繼安負責建設廠房、采購設備和組織隊伍。遲繼安聯系了20多萬塊窯磚,從鹿邑縣請來了專業工人建造煙囪,從安徽省臨泉縣聘請了李賀軒、李震華兩位釀酒師傅。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當年下半年,沈丘縣農業局良種場酒廠順利建成投產,其所產曲酒甘洌爽凈、芳香濃郁、綿甜醇和,可與沈丘縣地方國營酒廠生產的曲香酒相媲美。
沈丘縣農業局良種場酒廠誕生之時,因為背靠縣良種場和縣農業局,其生產實力和產品質量自然不是農村社隊酒廠可比擬的,盡管如此,沈丘縣農業局良種場酒廠在1981年的工業整頓中還是被關停了,其釀酒工藝卻幸運地傳承了下來。李賀軒是臨泉縣張營鄉李灣村(今屬臨泉縣城關鎮周樓村)人,幼年在槽坊當學徒時就在親戚朱俊卿幫助下,建造釀酒槽坊,后到沈丘縣農業局良種場酒廠當釀酒師傅,經常指導朱俊卿與其兒子朱長斌釀酒技術。1981年,李賀軒回到老家從事牲口買賣,但其與朱俊卿仍有走動。1989年,朱俊卿去世,享年62歲;2019年,李賀軒去世,享年85歲。由此,關于沈丘縣農業局良種場酒廠釀酒工藝流傳的一段故事就這樣因為兩位老人的辭世而塵封。
中國名酒眾多,有淵源且名聞天下者莫過于汾酒與茅臺,而沈丘縣農業局良種場酒廠釀酒技藝的傳承與河南印象沈邱酒業的關系,又有幾人知曉?1989年,朱俊卿去世后,朱長斌與其兒子朱寶林仍堅持傳承并提高酒坊釀制工藝,悉心打造沈丘縣古法釀酒坊,并注冊了河南印象沈邱酒業有限公司,用情用力釀制具有故鄉味道和印象的美酒。得益于從小在祖父、父親身邊耳濡目染,朱寶林對酒的敏銳度非一般人所能及。為了在繼承和創新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2016年10月,朱寶林考取了國家一級品酒師。在實踐和理論的加持下,朱寶林將各年份各風味特點的酒按不同比例勾調比較,再經過反復品鑒試飲不斷調整酒體配比,最終確定了“印象沈邱”這一獨具特色的勾調配方,從而保證了產品質量和口感穩定,實現了生產工序的標準化、品質化、唯一化。
與國同夢七十載,堅持方才有未來,為釀好酒薪火傳,祖孫三代心不改!“印象沈邱”無疑是一本寫滿故事、歷史和鄉愁的書籍,“印象沈邱”也是一件融合時間、智慧的工藝品,“印象沈邱”更是一種彰顯承諾、堅守和見證的工匠精神!②25
(記者 魏東 通訊員 孫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