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繼峰
1月7日至8日,省委書記劉寧到周口市調研內河航運、臨港產業發展等工作時,對發揮港口和內河航運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作出具體部署,為周口加快交通優勢再造、實現從“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轉變指明了方向。
“經濟通道”側重于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強調的是物流、人員等的流通渠道,而“通道經濟”則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對通道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實現產業的集聚和發展,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繁榮。可以說,從“經濟通道”邁向“通道經濟”,是我市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思路、獨特優勢和必然選擇。
眾所周知,內河航運作為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等優勢。我市區位優勢獨特、航運條件便利,持續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加強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將為內河航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通過完善航運技術裝備配套,健全建管運機制,提升集疏運能力,能夠提高內河航運的效率和競爭力,使其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構建與我市產業布局相適應的現代化內河航運網絡,是實現從“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轉變的關鍵。升級改造重點航道,理清理順航運體系,提升航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延伸主要干線水運大通道,可以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運輸服務。要大力發展“鐵公機水”多式聯運,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實現無縫銜接,提高綜合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從“經濟通道”邁向“通道經濟”,需要加強產業與航運的協同發展。以內河航運為依托,發展臨港產業,引導相關產業向臨港地區集中,可以形成產業集群,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從“經濟通道”邁向“通道經濟”,還需要加強區域合作。內河航運的發展不僅僅涉及一個地區,更需要與周邊地區進行協同合作。要通過加強與上下游城市的合作,共同推進航道建設、港口發展和產業協同,實現區域內資源的共享和互補,形成協同發展的合力。要積極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對接,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提升我市在全國、全省經濟格局中的地位。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