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溝:
□記者 金月全
1月6日,臘月初七。
扶溝縣曹里鄉西吳村的蔬菜大棚內一片生機盎然。眼下,一棚棚訂單蔬菜迎來豐收,農戶正在大棚里忙著采摘、分揀、裝箱,一箱箱包裝好的新鮮蔬菜擺放整齊,等待裝車外運。
占地1600畝的曹里鄉西吳蔬菜園區,擁有各類設施大棚203座,主要種植黃瓜、茄子等蔬菜,年產量達2.4萬噸,年產值5000萬元。西吳村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蔬菜產業,由村集體進行規模化經營,村民以流轉土地入股參與分紅,平時參加務工還可獲得報酬,既有效緩解了生產力不足的難題,又拓寬了群眾及村集體增收的渠道。
村民齊登云是西吳村原貧困監測戶,六年前他下定決心,改變過去傳統的間作、套種模式,跟隨村黨支部書記齊俊芳學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第一年,他承包的10畝大棚就種了黃瓜、茄子兩季蔬菜,每畝凈收入7000多元。靠種植大棚蔬菜,齊登云不僅脫離了貧困行列,還蓋上了新樓房,改善了家庭生活狀況。今年,他種植的有機花菜又喜獲豐收。
“園區占地290畝,總投資約2800萬元,建有各類溫室大棚62座,所有資產歸村集體。”扶溝縣德利爾現代農業科技園負責人李傳海介紹,該園區依托“園區+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每年幫助村集體新增經濟收入100多萬元。同時,與農戶建立產業聯結捆綁機制,開展蔬菜種植技術培訓,幫助更多村民向產業工人轉變,帶動群眾3100余人,為200多名低收入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年人均收入達2萬元。
據了解,2020年以來,扶溝縣累計投入資金3.78億元,重點打造了以S102線、站前路、蔬菜路為軸線的產業帶,集中連片流轉土地13540畝,建設鋼架棚1881座、溫室大棚616座、巨型棚402座。由政府投資建設的蔬菜大棚資產全部確權到所在村集體,實行縣建、鄉管、村受益的管理模式,村集體把所建蔬菜大棚出租給龍頭企業或農戶進行經營,農戶自營的大棚加入村合作社進行統購統銷“抱團”發展。
西吳蔬菜園區、扶溝縣德利爾現代農業科技園只是該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作用,扶溝縣科學規劃布局,因地制宜出臺產業發展規劃,堅持以創建國家級現代設施農業引領區為目標,加快推進“一園三區十小鎮”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調整,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大力推進設施蔬菜規模化種植,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激發鄉村建設活力,走出了一條優質高效的蔬菜產業發展新路。
目前,扶溝縣蔬菜種植面積52萬畝,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8萬畝,從業人員13萬人,年均蔬菜產量37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36億元。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