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猛 孫靖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什么節氣干什么活,天一冷地里的莊稼基本上都不會再長了,現在正是收紅薯、加工紅薯的時候。”近日,在西華縣奉母鎮,紅薯產業經營者張國恩告訴記者。張國恩在當地的紅薯種植戶中很有名氣,基本上都知道他。他出名是因為他的紅薯產業做的大,紅薯育苗、種植、打粉,加工紅薯粉條,他樣樣在行。
“在別的地方加工八九斤紅薯出一斤粉(紅薯淀粉),在他這里六七斤就能出一斤粉。他的設備好,能直接打成粉,省了我們很多工夫。”前來加工紅薯的農戶說。當地的紅薯種植戶比較多,再加上當地政府的扶持政策,張國恩決定做大紅薯產業,建起了廠房,購置了較為先進的加工設備。
“俺這里的土壤是蓮花土,適合種紅薯,這里種紅薯的本來就多,再加上這幾年鄉里也比較重視,種紅薯相對來說效益比較可觀,就近加工成紅薯粉條,很有市場。”西華縣奉母鎮盆里村黨支部書記李高峰說。
念好產業致富經,奏響鄉村振興曲。近年來,奉母鎮大力發展特色支柱產業,推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該鎮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實際,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提升特色產業發展水平,打造紅薯種植、紅薯嫩葉有機加工、紅薯粉條加工產業鏈。同時,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主栽品種保優勢,搭配品種滿需求”產業發展定位,引進豫薯13、商薯19兩個優質品種,按照紅薯品種、收購用途及消費群體差異,進行分類加工,產業優勢初顯。目前,該鎮年紅薯種植面積6000余畝,紅薯嫩葉年產值43萬元,成品紅薯年產值980余萬元,紅薯粉條年產值6500余萬元。
政府服務是產業發展的“強引擎”。奉母鎮以服務產業發展為理念,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創新銷售模式,提供政策支持,完善配套措施,為產業振興提供有力保障。該鎮借助電商平臺,推介優質特色農產品,打造“直播+助農”新模式,去年線上銷售粉條15萬余公斤、銷售額240余萬元,同時與大型商超、農貿市場、連鎖店等加強合作,擴大銷售范圍,產品銷售至上海、廣州、香港等地。
奉母鎮的紅薯及紅薯粉條,以優良的品質贏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紅薯產業的壯大讓農民們發現自己腳下的泥土也能長出“金疙瘩”,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好抓手。
張國恩看著在陽光下晶瑩剔透的紅薯粉條,仿佛看到了一條通往富裕的“金光大道”。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