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 “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這不僅是對國有資本布局的一次深刻調整,更是對國家發展戰略的精準把握。目前,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正逐步成為國有資本投資的新熱點,這些產業不僅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更代表著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方向。國有資本在這些領域的布局和投入,將有力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正確認識和把握發展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邏輯機理,對于理解當前國有資本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具有深遠意義。
理論邏輯:繼承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長期資本、耐心資本,顧名思義,是指長期投資,能夠承受短期波動和虧損,期待長期收益回報、未來成長潛力和價值積累的資本,走的是投資路線,而非投機路線。通常具有較長的投資周期、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穩定的投資策略,能夠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這種投資理念與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應服務于社會整體利益的觀點相契合。馬克思關于資本的認識不僅包含社會屬性,也包括自然屬性,“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積極作用,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合理認識和利用資本提供了理論依據。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經濟基礎之一,國有資本的產生和存在與生產資料公有制密不可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通過國有資本對經濟進行調控和管理,以保障公有制的實現和發展。國有資本的形成來源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過程,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國有資本天然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等特點,這與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定義和特性相契合。國有資本的存在和發展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重要特征,是維護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國有資本不僅追求經濟效益,還承擔著經濟穩定、經濟增長、收入分配、收支平衡等非商業目標。這種多元化的目標追求使得國有企業在決策時更注重長期效益和穩定性,而不是單純追求短期的市場收益。因此,國有資本在投資過程中更有可能展現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特性,即注重長期投資、強調穩健回報。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改革與發展,旨在優化國有資本的配置和使用,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和效益,包括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治理結構、優化經營管理機制、促進員工激勵等方面。通過這些改革措施,國資國企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實現長期穩定發展。這種長期穩定的發展目標也是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所追求的。
歷史邏輯: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初期,國有資本作為新生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經濟基礎,承擔著恢復國民經濟、建立工業體系等歷史重任。這一時期國有資本主要投資于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如重工業、基礎設施等,為國家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這一歷史階段體現了國有資本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初期的長期性和戰略性特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有資本逐漸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單一角色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多元角色。一方面,國有資本繼續在國家戰略產業和關鍵領域發揮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國有資本也開始通過市場化運作,參與市場競爭,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這一歷史階段反映了國有資本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在新時代背景下,長期資本與耐心資本的戰略意義日益凸顯,不僅關系到經濟效率的提高,更關系到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社會公平的實現。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當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發揮其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的積極作用,使之始終服從和服務于人民和國家利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的必然選擇。
現實邏輯:踐行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尤為重要。因為科技創新往往短期內難以有明顯的經濟效益,若沒有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支持,很多具有潛力的項目可能會因資金短缺而夭折。發揮國有資本穩健投資、持續布局、引領產業升級、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推動國資出資成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是必然趨勢。
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當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不僅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支撐。具體而言包括:一是有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有資本向這些產業集中,有助于推動產業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升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二是有利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現。國有資本投資新興產業時,可以堅持穩健的投資策略,注重長期發展前景和可持續性,為科技創新、產業不斷升級壯大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加速新興產業的發展。這有助于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三是有助于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新興產業通常具有低碳、環保、高效等特點,國有資本向這些產業集中的同時注重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及價值堅守。通過投資那些能夠帶來社會正外部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企業與項目,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可持續方向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