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若妍
周口越調藝術是中國傳統音樂的寶貴遺產,擁有獨特的音樂風格和文化價值。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文化多樣性的沖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面臨著重大挑戰。
傳承問題凸顯。隨著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年輕人更多地接觸到流行文化和娛樂活動,對傳統藝術形式的興趣逐漸減少。這導致了越調藝術傳承人才的匱乏,傳統技藝無法得到有效傳承。受眾群體萎縮。在娛樂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人們的文化消費習慣發生了顯著變化,傳統戲曲的觀眾群體逐漸老齡化,年輕觀眾群體的缺失使得越調藝術的市場影響力和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資金投入不足。非遺保護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目前對于周口越調藝術的財政投入相對有限,無法滿足其保護、傳承和發展的需求。創新動力匱乏。在保持傳統藝術特色的同時,如何適應現代社會審美需求,進行創新和發展,是越調藝術面臨的另一大挑戰。然而,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越調藝術在創新方面進展緩慢,難以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盡管國家對非遺保護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周口越調藝術的保護與發展支持力度仍有待進一步加大。
建立傳承人培養與傳承機制。應建立科學系統的傳承人選拔機制,注重傳承人的專業素養和才藝水平,重視其對周口越調藝術的熱愛和責任感。要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包括傳統師徒傳承、學院教育和舉辦培訓班等形式,確保傳承人具備扎實的技能和專業知識。還應建立激勵機制,如獎學金、榮譽稱號和演出機會等,激發傳承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傳承機制方面,應建立穩定的組織結構和管理體系,確保傳承工作的順利進行。可以成立專門的越調藝術傳承機構或委員會,負責組織和協調相關活動,并與地方政府、文化機構和社區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越調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同時,建立傳承人檔案和資料庫,記錄和保存傳承人的經驗和技藝,為后續的研究和傳承提供支持。
文化教育與社區參與。在學校教育方面,可以將越調藝術納入音樂、文化藝術等課程中,開設越調藝術的專業選修課程,培養學生對越調藝術的興趣和熱愛。此外,可以組織開展越調藝術鑒賞講座和觀摩展覽等活動,吸引公眾的參與和關注。社區參與是保護和傳承越調藝術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在社區開展越調藝術表演等活動,使居民更加親近和了解該藝術形式。此外,鼓勵社區組織成立越調藝術愛好者團體或俱樂部,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促進越調藝術在社區中的傳播和推廣。
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可以通過錄制和傳播越調藝術表演,制作音視頻資料,將其推廣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可以建立專門的網站或社交媒體賬號,發布越調藝術的介紹、演出信息和相關活動,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創造更具沉浸感和互動性的越調藝術體驗,吸引年輕一代對越調藝術的興趣。此外,還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對越調藝術進行保護和保存。建立數字化檔案和數據庫,記錄和保存越調藝術的歌曲、曲譜、演奏技巧等相關資料,防止遺失和損壞。同時,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對越調藝術進行研究和分析,挖掘其內在規律和特點,為后續的傳承和創新提供支持。
引入市場機制與產業發展。可以扶持越調藝術團隊和個人,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鼓勵他們進行創作和演出。可以組織開展越調藝術節、越調巡回演出等活動,拓展越調藝術的市場空間,吸引更多的觀眾和贊助商。同時,可以開發相關的衍生產品和文化旅游項目,將越調藝術與旅游、文創產業等結合起來,提升越調藝術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影響力。在產業發展方面,還應注重人才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通過開設越調藝術的專業培訓班和研修班,提高從業人員的藝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鼓勵藝術團隊進行創新實踐和跨界合作,推動越調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的交流與融合。此外,還可以建立藝術家交流平臺和創作基地,為藝術家提供創作空間和資源支持,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潛力。
(作者單位:周口交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