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彥章 徐啟峰
俗話說,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但是對于沈丘縣周營鎮綠生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趙鵬飛來說,莊稼活是門大學問,要學的東西很多。
最近他就在學“玉米單產提升滴灌帶鋪設暨水肥一體化”技術,不僅理論上學,還把20畝地搞成了實驗田,自己動手架水泵、鋪管子,做到“知行合一”。
近日,沈丘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全縣上百位種糧大戶,到趙鵬飛的實驗田里學習,為全縣玉米單產提升進行技術推廣。在一眾“老把式”里,趙鵬飛顯得很年輕。一問方知,他才30歲,卻已種了8年莊稼,連年豐收,就連去年麥收時的連陰雨都沒難住他。
“去年地里灌溉、排澇設施好,小麥僥幸沒有倒伏、發芽。”趙鵬飛謙虛地說。這個小伙子身體健壯,笑容清澈,說話慢條斯理,干起活來手腿卻極為麻利。
8年前,趙鵬飛開始做職業農民,流轉200多畝地種小麥、玉米。他的同齡人,很多外出打工,或在家鄉做些別的營生,伺弄莊稼的少之又少。“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提種地,當前我國農業人才緊缺的問題很突出,趙鵬飛這樣的年輕人愿意種莊稼,著實難得。
周營鎮黨委書記程健對這位小伙子印象深刻。“周營鎮有耕地3萬畝,今年已流轉1.6萬畝,流轉超過1000畝的有4家,鵬飛就是其中之一,他愛鉆研,莊稼種得不錯。”程健看著在田間忙碌的趙鵬飛,言語中幾多嘉許。
趙鵬飛如今流轉土地1500多畝,種的不是一般糧食,都是種子。“種子收購價比糧食一斤高0.25元,這0.25元意味著下一季我的種子、化肥錢都有了,是很大的優勢。”趙鵬飛并不避諱說出他的成功秘訣。
為什么他的地能種種子?
2017年是趙鵬飛種糧的第二年。他參加市里組織的一次農業培訓活動,周口市植保站專家張東良的授課,讓他眼界大開。下課后,趙鵬飛找到張東良,問了一堆問題。敏而好學的少年郎總是討人喜歡,張東良不僅熱情解答,還帶領專家團隊數次到趙鵬飛的地里指導,鼓勵他按種子的標準去種糧,并幫他聯系收購方。
趙鵬飛不負眾望,種出的小麥、玉米,顆粒飽滿容重高,達到了種子標準,賣上了好價錢,收入自然就高了。嘗到學習的甜頭,這些年來,趙鵬飛廣泛涉獵農學知識,頻頻參加各種農業培訓會、研討會,還經常向身邊的農業專家學習,沈丘縣農業農村局的趙彬、韓成祥等高級農藝師成為他的座上賓,對他傾囊相授,讓他受益匪淺。
轉益多師是吾師。日積月累,趙鵬飛儼然成了農業“小專家”,對種植莊稼有了自己的理解。今年5月9日,他租用無人機對小麥進行飛防,噴灑磷酸二氫鉀。“這種藥物安全高效,增產效果顯著,還能預防干熱風。一般按1.5升藥水/畝劑量噴灑,我琢磨了一下,一畝地噴灑3.2升,租無人機的價格比別人高了一倍。”趙鵬飛說。
今年趙鵬飛的小麥長勢良好。麥收前,他與農業專家一起到地里預測產量,畝穗數45萬穗,穗粒數38粒,千粒重45克,預估畝產量1300斤。今年我市小麥經歷了低溫、干旱天氣,能取得如此產量實屬不易。
“收過麥子就要種玉米,我去年玉米一畝地打了1400多斤。專家說用‘滴灌帶鋪設暨水肥一體化’技術,畝產能達2000斤,我試驗過了,確實好使,準備在地里全部鋪上滴灌帶,相信產量會有一個大的提升。”對于種地,趙鵬飛熱情如一,從不懈怠。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