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兩年來,馮營鎮積極探索庭院特色種植發展模式,將人居環境整治與“庭院經濟”相結合,積極引導農民整合房前屋后的空地發展蔬菜、瓜果、花卉等庭院特色種植,農家庭院的“方寸地”變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該鎮黨委、鎮政府把發展庭院特色種植作為全鎮產業發展和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次召開班子會進行細致規劃,明確發展重點、目標和任務等,對發展“庭院經濟”進行安排部署。落實鎮、村兩級責任,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做到工作有人抓、問題有人管。
緊緊圍繞“庭院”做文章,鼓勵群眾利用房前屋后的零星地塊發展“庭院經濟”,示范打造出260個“微菜園”、112個“微果園”、53個“微花園”,連片打造“庭院經濟”發展示范帶。
“微菜園”和“微果園”所收獲的蔬菜、瓜果,在滿足農戶自己需求的基礎上,由附近小賣部或者小超市進行收購,確保不浪費、收益多。
引進第三方公司,嘗試“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來發展“庭院經濟”,將各個行政村的閑置土地進行整合利用,把“庭院經濟”由分散化向規?;D變、由粗放式向精細化提升、由產銷脫節向產銷一體化推進,實現全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緊密銜接。
鼓勵村干部、黨員、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等帶頭發展“庭院經濟”,有效帶動全村群眾積極參與其中。目前,馮營鎮各行政村不但閑置庭院“綠”起來了,而且這些“方寸地”也變成了“聚寶盆”。(高洪馳 閆文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