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阿琰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我國發展理論的一次重大創新。這次發展理論的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也為我國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引領。
實現法治建設創新發展,要求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與實踐。在法律規范體系上,要創造性做好立法工作,加強社會治理法律制度建設,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在法治實施體系上,要創新執法方式,做好普法工作;在法治監督體系上,要創新事中事后監管;在法治保障體系上,要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模式;在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上,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實現法治建設的協調發展,要求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上加以把握,揭示全面依法治國這個系統工程內部各個領域、部分、要素、環節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增強全面依法治國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關系;牢牢抓住法治建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緊扣法治領域突出問題和法治建設薄弱環節,著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
實現法治建設的綠色發展,要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合理規制公權力,使之彼此配合、形成合力;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的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
實現法治建設的開放發展,要求堅持法治的公開原則,全面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公開,拓寬社會各界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健全立法征求意見機制、公眾意見采納反饋機制。堅持法治與德治結合,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統一,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統一。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吸收借鑒世界各國的優秀法治文明成果,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建設完善的涉外法治體系,在對外工作中強化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實現法治建設的共享發展,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以公平正義為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加快完善促進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司法力度,依法保障人民權益。③13
(作者單位:中共周口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