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鳳霞 何晴 整理
1月4日,在周口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市長吉建軍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一組組令人振奮的數據、一個個踏實的腳印,回顧了2022年和四屆政府工作發展與跨越的軌跡;一個個宏偉的發展目標、多項把握堅持的原則,勾勒出2023年工作總體要求的藍圖;一項項扎實工作的開展、八大方面抓穩建設,譜寫出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的新篇章。
回眸2022年:蹄疾步穩、開拓前行
過去一年,廣大干部群眾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乘風破浪,有效應對了各種風險挑戰,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
2022年,要問如何蹄疾步穩、開拓前行,七個著力點是關鍵!
1
戰疫情、抓發展、保增長,堅決穩住經濟大盤
出臺配套措施 149條
減免退緩各項稅費 56.6億元
爭取新增專項債券資金 165.7億元
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減免退緩各項稅費56.6億元,新增市場主體15萬戶。256個項目竣工投產、450家達產企業滿負荷生產、533個項目擴大投資、933家企業入庫納統。爭取新增專項債券資金165.7億元,中長期貸款24.2億元,“三個一批”項目建設綜合評價穩居全省前列。
認定高新技術企業 118家
2
抓創新、重培育、建平臺,產業發展優化升級
認定高新技術企業 118家
科技型中小企業 541家
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
44家
周口國家農高區獲國務院批復并掛牌成立。榮獲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81.8%。聚乳酸可降解材料省級產業研究院掛牌運行,金丹科技獲批生物降解材料中試基地。、科技型中小企業541家,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44家,創建省級智能工廠(車間)15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6.8%,拉動工業增長1.6個百分點。
建成交付安置房 5.2萬套
3
打基礎、補短板、強功能,城市品質持續提升
建成交付安置房 5.2萬套
建成海綿城市 4.6平方公里
改造老舊小區
212個
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市“一館兩中心”正式開放。沙潁河風景區(城區段)二期建成開園。,改造老舊小區212個。建成海綿城市4.6平方公里。荷花商城基本完工,文昌萬達開業運營。3個內河航運項目開工建設,保稅物流中心(B型)具備封關運行條件,新增4條國際集裝箱航線,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3000萬噸。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
著力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鄉村振興扎實推進
4
糧食總產 186.48億斤
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園
9個
安置公益崗位
5.7萬余人
116.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主體完工。糧食總產186.48億斤,夏糧單產創歷史新高。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園9個。新增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7個。引江濟淮工程全線試通水。新改建“四好農村路”616公里,改造農村戶廁10萬戶。實施產業項目325個,安置公益崗位5.7萬余人,消除返貧致貧風險1.2萬余戶。
抓改革、優環境、促開放,發展活力有效釋放
5
招商引資投資額增長 29.5%
進出口總額增長
8%
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
500億元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3個項目獲批國家級試點。12個省級開發區工作全面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全面完成,構建“2+N”市屬國有企業發展新格局。工程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至47天,重點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1.3萬套新售商品房實現“交房即辦證”。周口信用排名進入全國百強。成功舉辦第二屆周商大會。招商引資投資額增長29.5%,進出口總額增長8%。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基本形成,建成縣園9個、鄉站148個、村點2217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500億元。
新增城鎮就業 7.2萬人
6
辦實事、惠民生、強保障,民生福祉全面改善
財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 76.3%
新增技能人才 32.2萬人
財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3%。省重點民生實事和中心城區十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新增城鎮就業7.2萬人、返鄉創業2萬人。新增技能人才32.2萬人、高技能人才9.5萬人。鹿邑被評為“成效明顯的區域‘雙創’示范基地”。周口理工職業學院成功申報設置高等職業院校。中心城區集中啟用中小學、幼兒園29所,一次性增加學位4.4萬個。醫療衛生條件顯著增強。新建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40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492所。空氣質量穩居全省前列。
防風險、守底線、保平安,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7
600個
納入省災后重建規劃項目全部竣工
“1+10”
防汛應急體系建立完善
600個納入省災后重建規劃項目全部竣工,“1+10”防汛應急體系建立完善。開展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基層消防周口經驗在全國推廣。開展“保交樓”專項行動。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等安保維穩任務。
新增市場主體15萬戶
256個項目竣工投產 450家達產企業滿負荷生產 933家企業入庫納統
新增4條國際集裝箱航線 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3000萬噸
116.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主體完工
新改建“四好農村路”616公里
改造農村戶廁10萬戶
中心城區集中啟用中小學、幼兒園29所
一次性增加學位4.4萬個
回首過去五年:迎難而上、砥礪前行
過去五年,是全市上下搶抓機遇、擔當作為、勇毅前行的五年,也是經濟社會發展較快、城鄉面貌變化較大、人民群眾獲益較多的五年。淮陽“撤縣設區”,結束了“一市一區”的歷史;鄭阜高鐵建成運行,結束了不通高鐵的歷史;周口鋼鐵建成投產,結束了沒有大型重工業的歷史;河南科技職業大學掛牌招生,結束了沒有市屬本科院校的歷史,我市與全國全省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了現代化周口建設新征程。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過去五年,要問如何迎難而上、砥礪前行,五大亮點是答案!
1
生產總值跨過 3500億元
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
五位
生產總值跨過3500億元臺階,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五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加到177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2019元。3個縣經濟總量突破400億元,4個縣(市)進入全省前30強。
三大攻堅戰圓滿收官
2
1112個
貧困村全部出列
94.64萬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7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111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94.6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空氣質量連續5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陣。金融風險、政府債務、企業風險、非法集資等問題得到妥善處置,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發展動能蓄積壯大
3
市場主體突破 80萬戶
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692家
市場主體突破80萬戶,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692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7家。成功舉辦四屆中國臨港經濟發展論壇和兩屆周商大會。數字經濟規模突破600億元。糧食產量連續5年保持在180億斤以上,穩居全省第一位。
臨港新城精彩“蝶變”
4
開通國內國際集裝箱航線 11條
港口貨物吞吐量占全省的 75%以上
構建以周口中心港為龍頭的“1+9”港口體系,開通國內國際集裝箱航線11條,港口貨物吞吐量占全省的75%以上。周口港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的36個內河港口之一,臨港經濟上升為省級戰略。中心城區拆除違章建筑460多萬平方米,完成征遷4.9萬戶,交付安置房10.5萬套,11個大型公園和200個街頭游園建成開放,7條水系互聯互通、綠化美化,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社會事業跨越發展
5
城鎮新增就業 40.1萬人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27.2萬人
城鎮新增就業40.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7.2萬人。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部通過國家驗收,高中教育品牌享譽全國。4所高等職業院校成功籌設。縣級人民醫院全部達到“二甲”以上水平,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全面達標。基本醫療保險、城鄉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平糧臺城址和時莊遺址分別入選2019年度、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成功承辦河南省第十三屆運動會、河南省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
新增返鄉創業
展望:2023年工作總體要求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落實市委五屆三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兩個確保”,加快實施“十大戰略”三年行動計劃,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貢獻周口力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周口絢麗篇章。
1.2萬人以上
新增技能人才
18.5萬人
籌建
1680套
“人才房”
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80家以上
實施248個智能化改造項目
推動1355家企業上云
新增15家智能車間(工廠)
新增省級創新平臺30家以上
力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0家
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
力爭新增專利授權3000件以上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0家
完成2023工作發展目標,必須牢牢把握和堅持以下五項原則:
奮進:把握和堅持五項原則
一是堅持穩中求進; 二是堅持高質量發展; 三是堅持民生為本; 四是堅持改革創新; 五是堅持統籌理念。
堅持擴內需穩增長,加快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向好
實干: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唯有實干篤行,方能奮楫爭先。圍繞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1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謀劃推動周口民用機場、平漯周高鐵、中煤周口2×100萬千瓦燃煤機組、周口鋼鐵電磁新材料、益海嘉里現代食品產業園、智能終端產業園、綠色循環紙業等項目建設,加快4條高速公路項目進度,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推動重大能源工程建設。
加快釋放消費潛力。舉辦大宗商品展銷活動,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消費新模式,鼓勵引導商戶數字化改造,積極培育消費新場景。培育發展服務消費。加強商旅文體消費跨界融合。優化布局現代物流體系。
精準幫扶市場主體。落實好新一輪惠企紓困政策。梯度培育優質企業,大力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積極推行土地預出讓制度和征遷安置貨幣化,優化二套房認定標準。鼓勵集中團購住房,持續開展住房和契稅補貼,發揮差別化信貸、住房公積金支持作用,建立完善長租房機制。
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加快建設區域創新高地
2
突出平臺賦能。支持周口高新區與西華開發區一體創建國家高新區,推動項城、鹿邑、沈丘開發區創建省級高新區。新增省級創新平臺30家以上。
強化創新驅動。力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力爭新增專利授權3000件以上。
構筑聚才磁場。實施“歸雁工程”,新增返鄉創業1.2萬人以上,創建省級返鄉創業示范市。籌建1680套“人才房”。持續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新增技能人才18.5萬人。
打造育才高地。全力加快河南科技職業大學新院區開工建設,推動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遷建升本,籌建新職業院校,支持企業學院創建。支持周口師范學院創建“一流學科”。支持大中專院校參與“雙創”平臺建設。
堅持產業為基轉型為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3
筑牢制造業壓艙石。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80家以上。實施248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加快傳統產業高位嫁接形成“新制造”,推動1355家企業上云,新增15家智能車間(工廠)。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打造服務業特色牌。大力引進現代物流50強企業,力爭A級以上物流企業達到10家以上。完成太昊陵5A級景區創建,加快老子文化旅游區創建5A級景區。推進淮陽創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支持各縣(市、區)推出更多精品旅游路線。
走好數字化轉型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知名電商企業、網紅企業注冊落地。
堅持建設國家區域中心港口城市,加快爭創省域副中心城市
4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謀劃實施“三環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和縣域路網體系建設,促進商水加快融入中心城區,與西華、項城組團發展。加快推進沙潁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有序推進重要河流航道發展,形成流域大走廊、產業隆起帶,輻射帶動“五衛星城”集聚發展。
大力發展臨港經濟。加快推進沙潁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四升三”工程,完成中心港區擴容工程,開工建設兩個港口,錯位發展9個作業區。持續開通國內國際集裝箱航線,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4000萬噸以上、集裝箱10萬標箱以上。
加快中心城區“起高峰”。強化中心城區帶動,加快中心城區“六大片區”建設,積極吸引龍頭企業落戶。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95個,實施老舊街區改造工程,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房2.97萬套。實施各項改造工程,提升道路通達性。加快城市生態修復工程。全面開展城市防汛除澇系統化治理。加快城市信息模型系統建設。深入開展六類不文明行為專項整治。全力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推動縣域經濟“成高原”。持續深化縣域“三項改革”,促進發展要素高效配置。發揮開發區經濟建設作用,集中力量打造1—2個主導產業,壯大1個特色產業,培育1個新興產業。推動小城鎮高質量發展,重點培育3個縣域副中心、10個中心鎮,促進縣域城鄉一體化發展。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5
加快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聚焦“四區一基地”,緊扣“農、高、科”,深化與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開展種質研發和應用推廣,推進公共創新試驗空間和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引進一批小麥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支持甘薯產業發展,培育壯大聚乳酸產業集群,加快智能農機示范園、糧食精深加工產業園建設。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加快建設1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確保種糧面積穩定在2000萬畝以上,讓“中國碗”盛上更多“周口糧”。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堅持“六化”方向,加快推進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24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統籌推進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努力形成“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聚焦面、肉、油、乳、果蔬行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辦好“中原蔬菜博覽會”。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實施高素質職業農民培育計劃,強化經營主體和農戶利益聯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全面推進鄉村建設。科學完善縣域村莊分類和布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實施數字鄉村建設行動。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支持創建國家、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市)。分類做好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救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堅持治污染優生態,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6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有序開發利用風能資源,逐步開發地熱資源,快速推進城市集中供熱工程,持續實施“氣化鄉村”工程,打造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加快靜脈產業園建設。支持企業創建綠色工廠。加快新能源裝備更新。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聚焦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等標志性戰役,推動PM10、PM2.5、優良天數“兩降一升”。消除縣城黑臭水體。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持續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構建綠色生態體系。加快建設以沙河、潁河、賈魯河為主脈的濱河廊道體系和全域農田林網,新造林3.3萬畝,完成森林撫育2萬畝,筑牢全域綠色生態屏障。
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釋放高質量發展活力
7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大為老服務產業綜合改革力度。抓好教育、文化、價格等領域改革。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年底前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全覆蓋,95%以上涉企事項全程網辦。開展縣級營商環境示范創建,讓企業和群眾更多事項辦理從“只跑一次”到“一次不跑”。
精準推進開放招商。力爭簽約項目350個以上,合同資金突破2800億元。
堅持改善民生增進福祉,加快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8
促進居民就業增收。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推動中心城區“零工市場”建設,推進靈活就業。著力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各項制度,持續深化根治欠薪工作。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功能,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群體制度,關愛特殊群體,推進33個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完成8890戶適老化改造。
加快健康周口建設。加快推進6個公立醫院項目建設,支持部分醫院爭創“三甲”醫院。
推進教育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新改擴建幼兒園34所、中小學115所。加快推進“道德書屋”建設。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辦好2023中國雜技春晚、中國雜技金菊獎活動,打造國際雜技文化產業園。承辦好省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繼續打造周口馬拉松、中華龍舟賽等品牌賽事、金牌賽事。
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基層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深化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強化食品安全監管。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深化“一村(格)一警”建設。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