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志剛/文 沈湛/圖
初秋時節,在川匯區城南街道辦事處王響午行政村江鴻生態種植有限公司的種植園里,一排排塑料大棚首尾相接、整齊劃一地排列在田間。草莓大棚中,幾位女工正忙著平土、選苗、測量行距、種苗,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為種出精品草莓,我們購進了‘白雪公主’‘天使’‘淡雪’等優質種苗?!苯櫳鷳B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響午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王春江說,草莓收獲的時候,他們準備搞個采摘節,吸引更多人到村里購買草莓。
王響午行政村位于周口中心城區西南角,現有2318名村民、1314畝耕地。以前,王響午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是川匯區有名的軟弱渙散村。2018年,經商有成的王春江接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帶領村干部修路、裝路燈、建廣場,用實際行動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鄉村要振興,產業發展是基礎。王春江多次帶領村干部外出考察學習,邀請農業專家入村指導,組織召開村民代表、黨員代表會議,決定立足近郊優勢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建設果蔬大棚,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父老鄉親走向共同富裕。
經過流轉土地、開荒復墾、改良土壤等大量前期準備工作,2021年3月,王春江投資800萬元成立江鴻生態種植有限公司,一個個果蔬大棚在王響午安了家?!拔覀冎饕捎谩苡暄忧铩耘嗉夹g種植西紅柿,目前西紅柿已成熟?!蓖醮航榻B,他們采取點滴式灌溉,可以將水和水溶肥料精準送達種苗根部,達到“節水”和“節肥”的雙重效果。
種植蔬菜、瓜果需要大量勞動力,王春江聘請村民到種植園務工,從事種植、施肥、采摘等工作,帶動村民一起增收。“我從搭建大棚就在這里務工,只要有活兒就來干,不走遠,不耽誤接送孫子上下學,一年能掙3萬多元,我非常開心。”村民符素玲說。
王春江介紹,種植園忙的時候每天有50多名工人,固定工人有30名,今年預計發放勞務費用150萬余元,很多村民從“莊稼漢”變身“上班族”。除了務工收入外,村民還通過流轉土地獲得一定收入。
種植園建成以來,年產無公害瓜果蔬菜20余萬斤。目前,這些瓜果蔬菜主要供給周口中心城區的超市、蓮菜網等,既豐富了市民的“果盤子”“菜籃子”,也充盈了村民的“錢袋子”。
目前,江鴻生態種植有限公司的種植園有高效農業溫室大棚15座,帶動周邊4個村的村民就業,主要種植水果西紅柿、水果黃瓜、草莓、西瓜、甜瓜等四季果蔬。
“種植園已開始擴大規模,24個瓜果蔬菜棚正在加緊建設,很快就能實現果蔬精選、清洗、包裝、冷藏和配送一條龍服務?!蓖醮航判氖愕卣f,他們計劃成立合作社,帶動更多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