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萬人返鄉創業 帶動25萬名勞動力家門口就業
本報訊(記者 張猛 通訊員 彭世繁)日前,從河南省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傳來喜訊:西華縣被評定為“2021年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
2019年以來,西華縣全面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決策部署,以創建“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為目標,制定出臺了《關于倡導在外經商辦企業的西華籍人士返鄉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支持返鄉下鄉創業26條政策措施》《關于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實施方案》等文件,降低創業門檻和風險,提升創業能力和成功率。
“針對返鄉創業人員,西華縣從項目立項、企業選址、用地審批、工程建設、產品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西華縣就業辦主任王凱輝告訴記者,近年來,西華縣不斷加大對返鄉創業人員擔保貸款支持力度,三年來,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000萬元以上。同時對返鄉創業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扶持,催生了一批示范帶動能力強的“大個頭”返鄉創業企業,全縣新增返鄉創業主體7702個,其中各類中小企業802個,個體工商戶5622個,各類家庭農場1278個。
據介紹,截至目前,全縣返鄉創業人員3.9萬人,返鄉創業經營主體20313個,直接或間接帶動25萬名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
記者在西華縣實地走訪了許多農民工返鄉創建的企業。在無人機產業園,省農民工返鄉創業優秀企業家、省農民工返鄉創業之星、無人機產業園負責人、河南酷農航空植保公司董事長安曉對記者說,2015年,她滿懷研發應用無人機的熱情,帶著用無人機造福父老鄉親的夙愿,返鄉開創無人機事業。建廠初期,一窮二白,困難重重,缺資金、少技術、沒車間、缺人員。她與丈夫商量,從深圳的企業擠出資金、又借貸一部分,作為建設、研發、生產資金,深圳的企業提供技術和原料,邀請6名研發無人機懂高科技的同事,組建無人機團隊核心力量,開始了無人機研制和飛防植保工作。
經過幾年努力,投資8億元,建成了占地面積107畝、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西華縣無人機產業園,產業園有27家無人機生產廠家,年生產各類無人機2000架,園區無人機年植保面積600萬畝,為全縣提供就業崗位3000個。安排400個貧困戶就業,月收入3000元左右,實現了穩定脫貧。后來安曉又辦起了河南酷農航空植保公司,公司又加大無人機培訓推廣力度,培訓鄉村干部、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青年農民等3萬多人,其中無人機手2800多人。這些人以無人機和先進技術為依托,建立無人機植保站、點,實現了無人機應用全縣全覆蓋,不少貧困戶靠無人機植保脫了貧,許多農民靠無人機植保發家致富。清河驛鄉清河驛村退休干部王申亭,喜歡無人機,買了一臺無人機,學習技術搞農作物植保,年收入近10萬元。
記者在黃橋鄉孫莊村騰翔艾草加工車間,見到許多婦女正在忙碌地加工包裝艾草足浴包。“俺在艾草加工車間打工,賺錢顧家兩不誤,每月收入2600元。”今年74歲的村民宋女士高興地說。
騰翔艾草加工車間的負責人、31歲的孫向坤向記者介紹,他以前在杭州從事艾草足浴包網上銷售,發現這個生意異常火爆。2017年決定回鄉創業,從事艾草種植、加工、銷售,帶領村民勤勞致富。他投資100萬元在本村種植、加工艾草,又與好友合伙投資800萬元,在黃橋、皮營、艾崗、清河驛等鄉鎮開辦8個艾草加工車間,動員當地困難戶及村民種植艾草500畝,一年收割三茬,每畝純收入達到2500元,而且還安置了500余名留守婦女就業,在家門口打工掙錢,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我們要以獲評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為契機,發揮特色優勢,運用農民工創辦的眾多企業,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農民就業。” 西華縣人社局局長陳義生告訴記者,2月6日至今,該縣已組織200多個農民工創辦的企業,為農民就業提供600多種、8000多個崗位,讓農民自己在網上選擇,就近打工,家門口掙錢,保證農民穩就業、多掙錢,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