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增效 助農增收
本報訊 (記者 王偉宏 李瑞才) 今年48歲的楊旗是鹿邑縣一位普通農民,已經和農田打了近10年交道。如今,憑借自己發明的智能灌溉“黑科技”,他成了遠近聞名的農業“土專家”。一塊不起眼的土地,經過他精心改造,立馬變成良田;一塊普通農田用上他的“黑科技”,可以實現遙控灌溉、智能施肥……這項“黑科技”不僅幫助農民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而且讓農田實現了增產,讓農民實現了增收。
2月15日,在鹿邑縣唐集鄉千畝連片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點,記者見到了正在指導農民進行田間管理的楊旗。只見他打開手機輕輕一點,一節節黑黝黝、胳膊粗細的管子立即從土中緩緩升起,一直升到170厘米高時,一股股均勻、細密的水花便噴灑出來。灌溉完畢,他再掏出手機一點,這些管子“聽話”地縮進土中,田地恢復如初,仿佛什么也沒發生一樣,但春季灌溉和一體施肥已經完成。
楊旗發明的這項具有智能節水灌溉、一體施肥功能的“黑科技”,是其經過多年研究而打造的新型實用技術專利產品,獲得水利部“水利先進實用技術”推廣證書。這項靠水壓讓噴頭升出地面所需高度,作業后,靠自重、負壓降到地下,不影響深耕作業,一鍵就可完成澆地的“黑科技”,被河南乃至全國多個糧食主產區高標準農田項目廣泛應用,深受農業專家和種糧大戶青睞。
“搞農業,首先要摸透作物需水需肥規律,再用現代灌溉設備精準施水施肥,從而達到節水、省肥、增產的目的。”楊旗告訴記者,以冬小麥為例,應用節水灌溉施肥一體化智能設備作業,采用的是水溶有機肥,可同時施水施肥,將肥料噴灑在小麥葉面上,從而避免傳統施肥方式造成的土壤污染,與傳統麥田灌溉施肥作業方式相比,每畝可節水30多立方米、增產200多斤。此外,采用這一“黑科技”,一方面能適應當下中國節能環保的國情,另一方面也節省了人力物力,促進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實現了節水增效、助農增收。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