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莉 通訊員 楊飛飛)新年開局,市財政局迅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以“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轉作風提效能,在實現“兩個確保”中奮勇爭先,在實施“十大戰略”中積極作為,以“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昂揚姿態,全力做好“七個圍繞”,奏響首季“開門紅”樂章。
圍繞促收入,增強財政實力。緊盯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一季度“開門紅”“全年紅”的目標任務,加快加緊組織財政收入,進一步加強財稅聯動,定期召開聯席會,科學研判形勢,依法依規強化收入征管,確保該減的減下去、該收的收上來;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持續落實減稅降費等惠企政策,助推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涵養財源擴財力;加強非稅收入日常管控,依法征管聚財力;狠抓綜合治稅,提升綜合治稅平臺應用和涉稅信息共享,推動稅收規模和質量雙提升;加大土地收儲和出讓力度,促進土地收入及時規范征收入庫,夯實財源建設基礎。
圍繞強保障,增強發展勢能。聚焦“三個一批”活動,樹牢“項目為王”理念,統籌財政資金,為安鋼、益海嘉里、富士康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好服務保障。設立專項資金,全力支持周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職教園區、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支持臨港經濟、數字產業、數字經濟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能增勢。
圍繞抓機遇,增強政府債券爭取力度。2022年,將繼續圍繞項目為王,把加大項目儲備、完善項目前期準備、提高項目質量等作為年度重點工作來抓,全力爭取政府債券資金。一是做好項目儲備工作。圍繞“十四五”發展規劃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重點,聚焦專項債券重點支持領域,深入謀劃,充分挖掘和全面梳理符合條件的專項債券項目,加快辦理項目前期手續,及時開展項目評估論證,高水平策劃包裝打造一批長遠的重大項目,確保儲備項目數量多、質量好,為進一步爭取專項債券打好基礎。二是持續加強與省財政廳溝通協調,及時了解最新政策變化,結合我市實際,及早入手,力爭2022年債券額度再有新突破。三是加大培訓力度。為切實提高項目謀劃水平,使更多項目成熟入庫,市財政局計劃邀請省內相關專家來我市對專項債券有關政策進行培訓,進一步提升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部門人員工作業務能力。四是制定出臺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推進辦法,通過項目謀劃儲備、加大資金爭取、加快支出進度、強化績效管理等方式對我市專項債券項目進行全流程管理。同時,市財政局把該項工作作為考核、評比各縣(市、區)財政工作的重點來抓。截至目前,我市已爭取2022年提前批次專項債券額度52.8億元,較去年多爭取17.51億元,增長49.62%。目前已到位專項債券資金17.13億元,占已下達額度的32%。新增債券資金支持的21個項目涵蓋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體育、生態環保及棚戶區改造等領域,為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提供強有力的財政資金支撐。
圍繞守底線,增強政府債務防范化解能力。堅決樹牢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加強源頭防控、過程把控,切實筑牢經濟社會穩定基礎。積極穩妥化解存量政府債務,認真梳理未來三年法定債券還本付息情況,將相關支出足額列入年度預算和中期財政規劃,確保法定債務按時償還;積極籌措資金,做實做細工作,對存量債務進行分類處理,制定償債計劃,確保按期完成化債計劃。嚴格管控政府債務風險,嚴格落實“631”債務償還機制,確保不出現償債風險;加大再融資債券爭取力度,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
圍繞改革轉型,增強國資國企效能。堅持做好財政資金保運轉、融資平臺促發展工作,大力引導融資平臺公司積極參與城市發展、項目建設和民生保障領域。一是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抓手,加強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確保國有企業保值增值,避免出現風險;二是支持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重組和轉型升級,優化資源,構建“1十N”國企發展格局,1是依托投資集團、城投集團,打造信用評級為三A級,資產規模千億級的龍頭企業,主要負責融資;N就是發展許多經營公司,比如土投、水投、文投等,主要負責經營建設。通過投資融資、產業培育、有序進退和資本運作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資本回報水平。三是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整合政府性資源、資產,增強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市場化融資能力,構建以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多渠道破解項目建設資金短缺難題。
圍繞重管理,增強資金使用效益。深化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努力克服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不穩定、各模塊端口鏈接不暢等問題,確保所有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均通過一體化系統全流程辦理業務。同時,充分發揮大數據分析作用,加強財政重大決策收支穿透式管理和預警,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使用的精準性、有效性、安全性,切實增強預算執行“硬約束”,為建設“智慧財政、數字財政”夯實基礎。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貫徹落實“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要求,全面落實“四個掛鉤”機制,深化財政、審計部門協同聯動機制,強化憑借結果應用,真正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不斷提高財政資金資源配置效率和效果。深化預算評審改革。嚴把預算評審關,完善評審機制,拓寬評審領域,前置評審關口,有效控制項目建設成本。建立完善投資評審主動服務機制,持續加強與項目主管部門對接溝通,不斷提高財政資金資源配置效率和效果。
圍繞轉作風,增強營商環境水平。以能力作風建設為抓手,嚴格落實“服務意識要增強、工作程序要簡化、辦事效率要提高、工作作風要轉變、機關環境要改善、財政形象要提升”的目標要求,全面提高財政干部素質。簡化政府采購程序,合并審核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將政府采購與日常工作高度融合,實現政府采購重點指標爭先進位。提升“萬人助萬企”活動水平,主動上門服務,全力惠企助企。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將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落實落細,鼓勵各地對企業新增貸款進行貼息補助,幫助企業解決融資方面的難題。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