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瑞才 文/圖
“科技當家,地能生金。”近年來,從“面朝黃土”到農機滿地跑,從“收成靠天”到旱澇保收,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科技成為田間生產主旋律。尤其是物聯網、衛星定位、智能控制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一大批自帶“黑科技”的先進農機具和農業新模式在冬種、春耕、夏收中得到廣泛應用,旱了能澆地,澇了能排水,把昔日的“土疙瘩”裝上“智慧芯片”,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如何扛穩扛好糧食安全生產這份重擔,夯實“藏糧于技、興農于技”的創新基礎,自然少不了科技種糧“新農具”。使用手機APP軟件或專項遙控器操控,一按開關,噴頭靠水壓升出地面所需高度,作業后,靠自重、負壓降到地下,不影響深耕作業,一鍵就可完成澆地……經過多年努力,潛心探索,日前,由河南及時雨灌溉設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潤稼”牌農田自動伸縮灌溉施肥設施系列產品,在老子故里鹿邑縣產業集聚區應運而生,并獲得發明專利多項、國家專利十余項。
2022年春節剛過,記者走進鹿邑縣穆店鄉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看到田間一派繁忙的場景,農民正在麥田間勞作,只見他們拿出手機輕輕一按,一個黑黝黝、拳頭粗細的管子從地底緩緩升了出來,越升越高,一直升到距地面170厘米處,均勻、細密的水花隨即噴灑出來。20分鐘后,2000多畝小麥喝飽了水,綠色、狹長的葉子“支棱”了起來。再按一下開關,管子就“聽話”地縮進了地里。
“需要澆水施肥的時候,水管從地下伸出來,澆完后輕輕一按開關,噴灌設備又回到地下,幾千畝地一個人就能完成作業,這項‘黑科技’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力,與大水漫灌比起來,還節約了大量水源。”正在田間指導作業的及時雨節能灌溉設備有限公司的工程師楊旗告訴記者,傳統的人工拉著水管灌溉,費時費工不說,還對植物造成踩踏破壞,極大影響產量。而他們廠生產的這套地埋式節能灌溉系統,能伸能縮,水管能“上天入地”,原來十天半個月才能澆一遍的土地,現在幾天就能澆完,澆水施肥一體作業,可謂省工省力省錢、一舉多得。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說這話的楊旗,也就是這套伸縮式地埋智慧噴灌系統的發明者,居然是鹿邑縣一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農民。47歲的楊旗,18歲便離開家鄉外出闖蕩謀生,2011年回到家鄉鹿邑,因為一次給小麥澆水而萌生想法:“家里有四五畝地澆一遍水就得十天半個月,小麥、玉米輪作,每年至少要澆4次水,得浪費多少人力財力和時間呢?現在耕種收的機械化率那么高,為啥澆水不能實現機械化……”
說干就干,認死理兒的楊旗憑著一股子不認輸的勁頭,潛心鉆研了近3年時間,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就上網查資料,多次拜訪河南理工大學教授、省農科院專家,攻破了一道道難關,研制的伸縮式地埋智慧噴灌系統,利用回吸負壓原理,讓噴水管用時能伸出來,不用時再縮回縮入地下,并申請了多項國家專利,2016年,該項技術日益完善可批量投入生產后,他在鹿邑縣產業集聚區租下廠房,創建了及時雨節水灌溉設備有限公司。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報告顯示,楊旗研制的伸縮式地埋智慧噴灌系統利用負壓將噴水器,在國內尚屬唯一。數據顯示,河南是農業和糧食生產大省,周口作為中原糧倉、糧食主產區,同樣也是水資源比較貧乏的地方,全省水資源和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節水灌溉這項“黑科技”的誕生,有效提高了田間小麥、玉米、大豆、果蔬等農作物的節水灌溉能力,讓農作物的防災抗災減災能力顯著提升,用科技創新助力現代農業“智造”,讓智慧好水滋養沃土良田,讓中原糧倉的成色更亮眼、根基更牢靠。
楊旗說,他的產品有十大優勢:一是不影響機械化耕作。使用時,噴頭靠水壓升出地面所需高度;使用后,靠自重、負壓降到地下30~50厘米。二是費用低。每畝年使用成本低,使用壽命長,達三十年以上。三是原材料充足便于生產,加工均為一次注塑成型,不用機械再加工。四是易安裝,所有部件注塑成型后新手即可直接組裝。五是免維護。六是適合自動化作業,利用物聯網等技術,根據農作物的實際需要,定時、定量、灌溉施肥,無需人工操作。七是管道和噴頭均深埋于地下,不占用土地。八是提高產量,噴灌施肥可以同時進行,施肥均勻,更利于農作物葉面根系的吸收,減少施肥50% ,提高產量20% 。九是保護環境。灌溉施肥系統,因有蓄肥噴灑功能,減少了工業肥的使用,節約了水資源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了種養結合、資源循環再利用。十是省時省工,上千畝土地的灌溉施肥一人一天就能輕松完成,大幅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黑科技”的誕生也得到了中國農科院農業專家的一致認可,專家認為智能地埋伸縮式噴灌系統,是在傳統固定式噴灌系統基礎上研發的一種節水灌溉新技術,具有應用范圍廣、節水效益顯著、管理成本低、適合大田機械化作業等特點,規模化效益顯著,具備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該產品徹底解決了移動平移式固定噴灌等產品占用耕地、費工、費力、影響地面機械化耕地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種田澆水施肥難,解放了勞動力。該產品2019年獲得水利部“水利先進實用技術”推廣證書,近年來,被中央及省市縣主流媒體相繼報道,我市的商水、鄲城、鹿邑等全國各地高標準良田建設過程中均推廣使用該項節水灌溉“黑科技”。也就是說,該產品補齊了農田配套基礎設施短板,在推動農業節能增效,釋放生產力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為全省乃至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帶來了便利。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