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溝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

技術員在查看小番茄長勢。

嘉友機械智能化生產車間。
記者 金月全
通訊員 郝金貴 穆文涵 宋福星 文/圖
“十四五”期間,扶溝縣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河南省委、周口市委決策部署。特別是2025年以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兩高四著力”,以“十二個緊盯”促發展,以“五個清單”抓項目,以農業強市“七個專項行動”強基礎,全力推動產業振興、民生改善、社會和諧與大局穩定,各項重點工作穩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健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前三季度,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211.45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居全市第二位。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做強特色蔬菜產業
扶溝縣農耕文明源遠流長,農業技術領先,產業化勢頭強勁,是名副其實的“糧袋子”“菜籃子”。全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推動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步增收。
“今年種了120畝玉米,雖然遇到干旱和連陰雨,但由于管理得當,玉米整體長勢還挺好。”10月5日,汴崗鎮水泉村種植大戶宋軍黨站在田邊,一邊查看玉米成熟度,一邊估算著收割時間。
“過去地塊零散,澆水靠‘大水漫灌’,雨季排水不暢,一年忙到頭,產量還上不去。”談起從前,宋軍黨頗為感慨。傳統耕作模式效率低、受制于天,糧食產量難以穩定。
如今,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推進,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溝渠治理、水肥一體化等綜合措施落地,他的田間管理輕松了許多,農田抗災能力顯著增強,小麥、玉米等作物產量節節攀升。
“十四五”期間,扶溝縣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19.7萬畝,疏浚治理河道1057公里,維修重建橋涵閘201座,建成農業科技示范基地80個、提質增產示范點350個,為糧食穩產豐收筑起堅實根基。
蔬菜產業是扶溝一張亮麗的“富民名片”。全縣蔬菜年播種面積52萬畝,年產量370萬噸,產值達36億元。近年來,扶溝堅持“提質效、擴規模、創品牌、延鏈條、建平臺、強體系”的發展思路,全力推動蔬菜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快推進“一園三區十小鎮”蔬菜產業布局,全面構建以蔬菜產業為主導的國家、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截至目前,全縣創建各類現代農業產業園77個,其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全縣16個鄉鎮(街道)實現省、市、縣三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覆蓋。
2025年5月份,大有興業(扶溝)現代農業產業園全環境智能玻璃溫室培育的小番茄陸續成熟,正式開園迎客。工作人員穿梭其間,為游客提供咨詢、稱重、打包等貼心服務,現場熱鬧非凡。
“園區引進了荷蘭文洛式溫室建設體系,采用無土栽培立體種植模式,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手段,產出的番茄口感更有小時候的味道,深受客戶歡迎。”產業園總經理馬俊螢說。
在推進蔬菜產業現代化進程中,扶溝縣以龍頭企業為牽引,構建“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分散農戶融入現代產業體系,實現農戶與企業共贏發展。全縣現有蔬菜專業合作社332家,其中,國家、省、市級示范社15家,市級以上蔬菜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家。
“我們正以品牌建設為抓手,推動蔬菜產業從‘規模優勢’向‘品牌價值’躍升。”扶溝縣蔬菜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婁紅偉表示。
柴崗鄉梅橋村是品牌賦能現代農業的鮮活樣本。該村依托“扶溝黃瓜”區域品牌,成立梅園蔬菜合作社,吸納218戶菜農加入,實現人均年增收1.6萬元。在梅橋村帶動下,全鄉設施蔬菜播種面積突破3萬畝。
目前,扶溝縣擁有“三品一標”農產品58個、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7個、“豫農優品”7個,注冊“扶溝西藍花”“扶溝黃瓜”“扶溝辣椒”等特色商標384個。如今,扶溝正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與市場競爭力的“扶溝蔬菜”區域公共品牌,構建“母子品牌”體系,助力蔬菜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錨定制造業振興升級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走進扶溝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周口金泰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鋁材在高溫高壓下熔鑄成型,一件件精密汽車部件源源不斷下線。
“我們建設大型一體化壓鑄車間,通過領先的壓鑄工藝系統、模溫控制系統和產品質量系統,實現汽車零部件一體化成型。”金泰金屬壓鑄車間副總經理于洪亮介紹,企業持續推動技術改革與產品創新,依托比亞迪、奇瑞等車企的帶動效應,迅速打開市場。
汽車零部件制造是扶溝縣重點打造的特色產業。近年來,全縣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窗口期”,出臺多項措施推動企業轉型,聚焦汽車發動機零部件、底盤零部件兩大產業鏈條,統籌推進中原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新能源汽車配件產業園、綠色無塵鑄造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全力打造具有區域集聚力、全省引領力、全國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和配件生產基地。
河南盈宏工業有限公司是扶溝縣引進的裝備制造企業,從入駐到投產僅用數月,現年產缸體缸蓋15萬只、發動機1萬臺,產品廣泛用于發動機系統、傳動系統、底盤機構及車身部件等領域。
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集群,載體平臺建設至關重要。扶溝縣重點推進建設6個產業園項目,已建成汽車零部件、綠色鑄造、金泰金屬等3個專業園區,形成從再生金屬回收到鑄造、精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缸蓋缸體鑄造產能達9.5萬噸,年產發動機缸體20萬只、缸蓋80萬只、新能源車配件200萬套。
紡織印染作為扶溝主導產業之一,基礎扎實、承載力強、品牌優勢突出。
位于中垣環保科技印染產業園的周口東辰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現代化設備高速運轉。公司經理馬進進指著整齊碼放的成品布料說:“日產量達130噸,出口額位居行業前列。”
該公司于2022年8月份落地該產業園區,主營紡紗與面料印染,年產值3億元。隨著扶溝加快推進紡織、印染、服裝全產業鏈布局,集群效應日益凸顯,企業發展信心倍增。
扶溝縣以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紡織服裝產業區為平臺,充分發揮“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效應,推動中垣環保科技印染產業園等項目建設,致力打造全省印染行業龍頭,帶動水天服飾、昌茂紡織、東辰紡織等企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扶溝縣2025年實施產業項目70個,依托“雙創中心”孵化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智能(綠色)工廠2家、創新型企業30家,扶溝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入選2025年度河南省開發區數字化轉型中心。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 創新引領社會治理
“在這里辦事又快又省心。把訴求講清楚,交齊材料,工作人員就幫我維權。”近日,居民李女士來到扶溝縣綜治中心勞動監察窗口反映欠薪問題。經協調,她很快收到仲裁通知,依法維護了自身權益。
這是扶溝整合社會治理資源、高效化解矛盾糾紛的縮影。“十四五”期間,該縣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落到實處。
城市品質提檔升級。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完成9條城區道路改造,一批道路提升項目有序實施,路網更暢通。統籌新老城區綠化亮化,濕地公園、體育館、游泳館陸續投用,城市功能持續完善。第一污水處理廠(一期)新建與第二污水處理廠擴建項目投入運營,公共停車場新增764個車位、215個充電樁,城鄉居民居住環境顯著改善,城市品質不斷提升。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堅持文化惠民,舉辦元宵嗩吶大賽、民俗會演,常態化開展經典誦讀、非遺展演、送戲下鄉等活動百余場,惠及群眾超30萬人次,成功申報第五批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3人,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養老服務功能優化。推進3家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完成14家敬老院房屋安全鑒定。實施鄉鎮敬老院提質工程,完成消防設施改造,新增護理型床位300張,培訓養老服務人才400人次。發放高齡津貼1.55萬人、564萬元,養老服務供給持續優化、能力穩步增強。
社會保障不斷完善。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新增技能人才1.0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459人,城鎮新增就業6068人,發放創業貸款5811萬元。完成“兩篩”“兩癌”篩查3萬余人次。94所義務教育學校通過標準化驗收,全省首批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省級評估。扶溝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級綜合醫院,周口永善醫院創成三級專科醫院,鄉鎮衛生院實現常見病診療全覆蓋。
社會治理效能提升。運用“黨建+網格+大數據”模式,持續完善“1+4+5+N”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縣綜治中心完成規范化建設,入駐部門31家,成為集網格管理、矛盾調解、重點人群管控于一體的指揮中樞。2025年以來,網格員上報事項7.94萬起,全部辦結;處理矛盾糾紛3839起,警綜平臺轉辦非警務糾紛187起,化解182起。
闊步新征程,譜寫新篇章。下一步,扶溝縣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聚焦“兩高四著力”,錨定“1+2+4+N”目標任務體系,落實“16232”總體工作思路,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全力以赴抓項目、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十五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