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主持人:謝成營 課題組成員:王建勛 竇巍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近期,周口市委政研室深入調查研究,系統分析周口市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面臨的形勢和發展機遇,深入研究工作落實舉措和推進機制,結合實際提出工作意見建議。
主要優勢
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周口地處中原經濟區核心地帶,承東啟西、連南貫北,背靠中西部六省(區),與鄭州都市圈緊密相連,緊鄰長三角三省一市,是河南省通達長三角最便捷的城市,是中西部地區連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城市,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具備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和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區位優勢。
交通物流暢通高效。“鐵公機水”多式聯運樞紐加速構建,鐵路營運里程達247公里,鄭合高鐵貫通全境,漯阜鐵路東連京九線、西接京廣線,平漯周高鐵項目有序實施,加快融入省“米”字形高鐵網。全市干線公路總里程達2524.112公里,位居全省第四,境內高速公路里程達616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周口港是河南省規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強內河港口,周口是淮河流域唯一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港口貨物吞吐量從2020年的1860萬噸提升到2024年的5205萬噸,占比達到全省85%。周口西華通用機場全面投入使用,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設施最齊全的通用機場之一。
產業發展基礎堅實。建成投用高標準農田面積217.6萬畝和高標準農田示范區100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超過180億斤,是全國小麥生產第一大市、全省產糧第一大市。周鋼寬厚板項目順利投產,入選“世界鋼鐵工業2024年度十大技術”。紡織服裝形成全產業鏈,河南(周口)綠色印染示范產業園加快建設,現有規上企業293家,紡織服裝產業規模、效益居全省第一位。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迅速,金丹科技乳酸產量世界第一,是全國唯一擁有從玉米到聚乳酸新材料完整產業鏈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市場空間潛力巨大。2024年周口市GDP達到3635.62億元,晉位全省第四,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保持全省前列。常住人口902.6萬人,中等收入群體人數超過165萬人,勞動力人口超過620萬人,富余勞動力320多萬人,高技能人才6萬多人,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0多家,市場投資空間和消費潛力巨大。
對策建議
大力實施市場拓展行動,深入挖掘內需潛力。大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搶抓國家“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機遇,落實落細全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加力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穩定擴大傳統消費,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改善型消費。積極培育新消費新業態,積極發展服務消費,擴大數字消費、文娛旅游等服務型消費。持續完善以市區大型商業綜合體、縣城區域消費中心、鄉鎮特色商業街、鄉村幸福家園綜合體為核心的商貿服務體系,拉動大宗消費,推動住房消費健康發展,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積極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用足用好政策性資金,圍繞交通、水利、新基建和大規模設備更新,謀劃生成一批重大項目,統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和中央預算資金,合理安排發行、使用進度,提升投資增長后勁。高質量推進“兩重”等項目建設,辦好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加快推動房地產系列新政策落地顯效,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完善促進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政府投資基金。推動外貿穩定增長。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制定出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外貿優品擴內需、金融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等政策措施,引導內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加大外貿企業引育力度。加快全域跨境電商體系建設,支持企業建設海外倉。支持周口鋼鐵等重點外貿企業擴大進出口。助企紓困促發展。深化“萬人助萬企”活動,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健全“企業家—市長”溝通聯系機制,完善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制度、政銀企對接常態化機制。落實紓困解難政策,實施助企服務專項行動。
大力實施基礎設施高效聯通行動,提升市場循環效能。加快完善港航基礎設施。推進內河航運重要樞紐港口建設,完善“1+9”港口體系,推動鐵路、公路進碼頭、進園區,加快碼頭專用作業區建設,構建智能化、綠色化現代運營模式。加快推進國家級港口物流樞紐多式聯運等項目,積極推動200萬標箱全智能化小集作業區、疏港鐵路專用線、沙潁河航運信息中心和鐵港聯運鐵路專用線等項目建設。大力實施沙潁河漯河至周口段航道提升(周口段)、賈魯河復航、渦河航道提升等重大水利工程,推動沙潁河、賈魯河達到Ⅲ級通航標準,渦河航道實現常年通航。加快推進中心港區中心作業區二期工程建設。加快沙潁河航運信息中心建設,打造統一的周口智慧物流平臺。加快推進觀光客運碼頭建設。推進“鐵公機水”多式聯運加快發展。持續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加強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協同,積極融入全省、全國綜合交通運輸網,打造開放互聯、暢通高效、智慧綠色、保障有力的現代化多式聯運服務體系。高起點、高水平推進“三環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體系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市。加快寧洛高速漯周界段改擴建工程,推動蘭沈高速蘭考至太康段四標建設項目年底前建成通車。積極融入“米”字形高鐵網,加快開展許亳高鐵(周口段)、濮黃鐵路(周口段)、周商高鐵、三洋鐵路(周口段)、駐馬店至周口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十五五”期間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周口民用機場項目,積極協調對接可研上報工作,爭取早日上報可研、完成可研批復。打通現代物流堵點卡點。打造現代物流體系,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鐵水聯動、水運干支聯動,加快推進國家級港口物流樞紐多式聯運、周口市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港等項目建設,加快建設省樞紐經濟先行區,積極創建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完善“市區縣園鄉站村點”網絡,推動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發展。加快構建倉配體系,統籌推進物流基礎設施、物流信息平臺、物流產業體系建設。暢通數字信息通道。統籌整合全市數字資源,積極融入“東數西算”算力樞紐體系,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適度超前布局數據中心、算力等新型基礎設施,壯大數字產業,打造數字經濟集聚區,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打造統一的周口智慧物流平臺,加快航運信息指揮中心建設,提升航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大力實施產業能級躍升行動,夯實高質量發展硬支撐。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好智慧島、伏羲實驗室、開發區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作用,吸引更多科創企業和科研機構入駐。引育龍頭企業,梯度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四類企業”。健全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機制,推進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周口分中心市場化運行。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全鏈條體制機制。以周口師范學院現代產業學院為牽引,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省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圍繞紡織服裝、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特種鋼等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分行業實施提質升級行動。加強食品、紡織服裝等產業品牌建設和業態培育,推動火鍋食材、金絲猴食品、宋河白酒等優質特色產品暢銷全國、走向世界。推進河南(周口)綠色印染示范產業園項目建設,推進澄明食品產業園、推動水星家紡共享產業園一期滿產達效。推動鋼鐵、建材等向新材料轉型,裝備制造向智能裝備轉型,依托耕德電子、凱旺電子等龍頭企業,推動由基礎零部件向智能終端整機產品突破。推動中原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應流航空發動機配件等項目開工建設。推動周口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基地加快建設。以產能優化促進產業升級。嚴控“兩高”項目準入,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加速淘汰磚瓦窯等落后產能,嚴格執行水泥、玻璃、電解鋁等重點行業產能置換政策,落實鋼鐵、光伏、鋰電池等行業規范條件,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增強傳統產業競爭力。以數智賦能推動產業蝶變升級。加快建設數智強市,支持龍頭企業生產體系數字化改造,推動主導產業數字化轉型,帶動更多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園項目建設,推動企業產品信息數字化。加快蓮花控股智算中心、周口傳感谷智能傳感器研發生產基地建設,依托周口數字產業園培育大數據、算力算法產業,打造一批高成長性的新產業新賽道。健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夯實數字基礎設施,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壯大數字產業集群,全鏈條、全方位推進行業賦能應用,建設一批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依托產業園區做大做強產業集群。以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和加快建設國家農高區為支撐,堅持“以園聚鏈”“以園招商”,突出主導產業,優化運營模式,加快構建企業集聚、產業集群、要素集約、技術集成、服務集中的現代產業生態體系。強力推動生物經濟產業園、生物化工產業園、綠色印染產業園等加快發展,逐步形成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鋼鐵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3個500億級產業集群,每個縣形成1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大力實施糧食和農產品產能提升行動,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任務,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動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發展。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逐步把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推進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統籌推進灌區建設,深入實施農村溝渠連通整治三年行動。積極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強化農機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小麥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加快推進國家農高區建設。圍繞“四區一基地”建設,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建設高能級科研平臺,強化種質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國家農高區核心區提質升級和功能優化布局,在現有核心區基礎上,整合鄲城、鹿邑、淮陽、沈丘等周邊縣域農業資源,建設小麥育種、智慧農業、冷鏈物流等功能分區,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千億級小麥全產業鏈、智慧農業全覆蓋,爭取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分中心等入駐。加快周口國家農高區黃淮平原小麥良種及原糧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條。圍繞“3個5”目標任務,持續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提升行動。大力發展生物基材料、食品加工、生物制藥、清潔能源等產業,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圍繞小麥、玉米、甘薯三大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糧食精深加工園區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規模養殖、特色農產品等產業,培育更多“周農優品”。積極引進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建設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建設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和集散中心。做強糧食市場。完善糧食流通骨干網絡和倉儲物流設施,推動中儲糧庫點與周口港、鐵路貨運站等無縫對接,降低糧食運輸成本。依托中儲糧擴建智能化糧食儲備倉容及應急儲備設施,整合瑞茂通物流資源建設區域性糧食物流集散樞紐,聯合中海糧油、益海嘉里打造糧食精深加工及冷鏈配送中心,配套建設覆蓋全鏈條的糧食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及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大力實施大宗商品集疏儲運能力提升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穩步擴大儲運規模。加快豫東南糧食儲運基地建設項目建設,積極申建國家級煤炭儲運基地,鼓勵相關縣區謀劃建設煤炭儲備基地項目。推進天然氣儲備設施建設,加快周口十億立方米生物天然氣田項目建設,建設縣(市、區)天然氣儲氣調峰設施。大力發展臨港物流園。加快建設臨港物流園,推進大宗商品、鋼鐵深加工等臨港偏好型產業向港口集聚,加快構建大宗商品儲運基地和全國重要的大宗商品儲運交易中心,提升大宗商品集散儲配能力。加強大宗商品流通區域合作。加強與沿河沿海港航合作,加快周口港榮(江陵)煤炭集散中心建設,加快豫皖合作產業園區規劃建設,與安徽阜陽共建豫皖邊際要素交易市場,重點開展糧食、中藥材等大宗商品跨省撮合交易。與平頂山、洛陽、三門峽、駐馬店等地加強協作,降低鋼鐵、煤炭、化工、裝備制造、礦石等大宗商品物流成本。深化與長三角航運產業融合,提升大宗商品運輸市場競爭力。
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行動,激發市場經營主體活力。優化政務服務。深入開展“學查改·以企觀政服務企業大走訪活動”,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抓好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落實。健全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等制度,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標和對接國際先進的市場規則,落實國家外經貿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建設對外貿易綜合服務平臺,推動外貿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支持開展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出口貿易。加強區域合作。發揮周商大會等平臺作用,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融入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積極融入長三角經濟圈,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等長三角核心港口加強合作。通過豫滬合作周口示范園等平臺,積極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探索共建“飛地產業園”模式,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海南自由貿易港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