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采摘辣椒。
辣椒新品種“天香二號”。
□記者 侯國防 通訊員 楊碩 文/圖
當春雨浸潤田野,連綿的地膜宛如銀帶,鋪展出豐收的希冀;金秋碩果滿枝日,簇簇紅椒與層層綠秧相互映襯,繪就出豐收的畫卷。在鹿邑縣宋河鎮,小小的辣椒承載著幾代人的奮斗與夢想,從零散種植發展為特色產業,從解決溫飽走向帶動致富,它以蓬勃的生命力譜寫了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嶄新篇章。
從馬路市場到產業集群
40年蝶變書寫奮斗傳奇
“40多年前,我們挑著辣椒在209省道邊擺攤,不僅風吹日曬,還總擔心賣不出去。”回憶起當年擺攤賣辣椒的情景,宋河鎮藥鋪村75歲的椒農陳進利感慨不已。
20世紀80年代,宋河鎮已有農戶零星種植辣椒,但由于種植分散、銷售渠道單一,豐收的喜悅常常被滯銷的焦慮沖淡。為了更好地售賣辣椒,村民將新鮮辣椒和干辣椒堆在公路旁,等待買家光顧。就這樣,一個售賣辣椒的馬路市場形成了。
1985年前后,安徽淮南、蚌埠、六安等地的客商看中此地交通便利、辣椒貨源充足,便委托藥鋪村村民陳振崗、陳進利、陳進富等人代為收購辣椒,辣椒交易市場自此萌芽,但當時的辣椒收購價格每公斤僅6角到7角。
轉機出現在1991年。為破解“種得多、賣得難”的困局,藥鋪村黨支部書記陳振付等人主動“走出去”開拓市場。他們背著干辣椒,不遠千里趕赴湖南長沙馬王堆農產品市場,不厭其煩地向當地商戶推介“宋河辣椒”。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堅持換來了回報,不僅成功敲開長沙市場的大門,辣椒收購價格也躍升至每公斤1.4元,村民種植辣椒的熱情瞬間被點燃。隨后,他們又陸續開拓了南昌、重慶、蕪湖、杭州等地的市場,“宋河辣椒”的名號逐漸在南方打響。
進入21世紀,特別是近十年,宋河鎮黨委、鎮政府敏銳地抓住農業產業化發展機遇,將辣椒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支柱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并按照“政府引導、合作社帶動、群眾參與”的模式,推動辣椒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轉型升級。
如今,藥鋪村輻射帶動周邊軒樓、楊橋、大周、盧堯等16個村發展辣椒產業,建成了集育苗、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豫東最大的辣椒種植加工基地。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
合作社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要是沒有合作社,我這10畝地的辣椒根本種不起來。”藥鋪村脫貧戶張秀的這番話道出了當地許多椒農的心聲。“零散種植,技術標準不統一,辣椒品質參差不齊,一旦市場出現波動,種植戶心里就沒了底。”藥鋪村黨支部書記、鹿邑正友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振付是宋河鎮辣椒產業發展的見證者和推動者,深知單打獨斗的局限性。
2011年,在宋河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陳振付聯合村里的辣椒種植大戶成立鹿邑正友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作為國家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單位,該合作社不僅是宋河鎮辣椒產業發展的“領頭羊”,更是種植戶增收致富的“主心骨”。
“我們推行‘訂單農業’,為種植戶提供育苗、技術指導、銷售等服務。”陳振付說,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帶領社員多次到山東考察,引進“艷紅”“天宇”“三櫻8號”等20多個優良辣椒品種。每年春耕時節,合作社以成本價向種植戶提供種苗,并指導他們移栽、施肥、防治病蟲害。到了收獲季,合作社以保底價回收辣椒,徹底消除了種植戶“賣難、價低”的后顧之憂。
在鹿邑正友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宋河鎮辣椒產業實現了從粗放生產到精細加工的跨越。據介紹,這里收獲的新鮮辣椒一部分通過冷鏈運輸,出口到泰國、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國家;一部分經過烘干,被包裝成自有品牌“椒正紅”,走進全國各大超市;還有一部分被加工成剁椒、辣椒面、辣椒段,成為“老干媽”等知名品牌的核心原料。
“初加工顯著提升了辣椒的附加值。以前賣新鮮辣椒,一公斤只能賺幾毛錢。現在把新鮮辣椒加工成剁椒,每公斤能多賺一毛多。”陳振付以“艷紅”品種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新鮮辣椒每公斤售價在6元左右,而每公斤新鮮辣椒可加工成約1.4公斤剁椒,剁椒每公斤售價在4元至5元之間,即便扣除人工、包裝成本,收益仍有明顯增加。
目前,宋河鎮共有41家縣級辣椒種植合作社,它們與4家農貿公司協同發力,構建起“基地+農戶+市場”“合作社+收購商+企業”的產銷模式。全鎮辣椒種植面積突破4000畝,建有10座保鮮庫、日烘干能力達30萬斤的烘干房,引進18條剁椒加工流水線,日加工能力突破500噸。
進入辣椒收獲季,宋河鎮每天有40余輛物流車、300余名工人參與打包、裝運工作,將優質辣椒產品發往全國各地。據統計,全鎮日均上貨量超過50萬斤,年交易量達18萬噸,年貿易額達12.6億元,真正實現了以小辣椒撬動鄉村振興大產業的發展目標。
從增收致富到鄉村振興
小辣椒激活農村發展新動能
“把土地租給合作社,我再到合作社打工,每月能賺3000多塊錢,家里的事一點兒也不耽誤。”藥鋪村村民陳文奇的一句話道出了辣椒產業為他的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他將家里的6畝土地流轉給鹿邑正友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可獲得一筆穩定的土地流轉費,他還在該合作社從事移栽、采摘等工作,日收入在120元到200元之間,真正實現了顧家、掙錢兩不誤。
辣椒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育苗、移栽、管護到采摘、加工,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據統計,宋河鎮辣椒產業每年可吸納勞動力1000余人,其中帶動困難群眾就業超過100人,每人每年可增收1萬元至3萬元。張秀就是受益者之一。前幾年,在鹿邑正友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她種植了10畝辣椒,合作社不僅為她墊付了前期的生產成本,還負責后期的辣椒銷售。不到3年時間,她就還清了家里的外債。“現在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張秀笑著告訴記者。
辣椒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宋河鎮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還進一步推動該鎮基礎設施完善和人居環境改善。藥鋪村黨支部借助辣椒產業發展的東風,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造廢舊坑塘11個,盤活廢棄宅基地51處,建設小菜園、小花園12個,新建文化廣場4個,安裝太陽能路燈124盞、攝像頭51個,切實增強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以前村里的路不好走,晚上黑漆漆的。現在路燈亮了,文化廣場建好了,我們吃完飯也能跳舞健身,過得跟城里人一樣。”村民李老太笑著說。
不僅如此,宋河鎮還以辣椒產業為紐帶,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規劃建設市級辣椒產業園,整合育苗、種植、加工、銷售資源,堅持走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品牌化提升、產業化發展之路,初步形成農工貿“一體化”和產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格局。積極探索“辣椒+文旅”模式,計劃打造辣椒產品展示館、采摘體驗園,讓小辣椒成為帶動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新引擎。
“我們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開發更多辣椒產品,打響‘椒正紅’品牌,積極培育菊花、白酒等特色產業,構建‘多產業融合、多渠道增收’的鄉村振興新格局。”宋河鎮黨委書記張鵬表示。
從馬路市場到產業集群,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從增收致富到鄉村振興,宋河鎮的小辣椒不僅“辣”出了產業興旺好勢頭,更映紅了農民幸福新生活。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宋河鎮的小辣椒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奏響一曲愈加嘹亮的共富“椒”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