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志剛 王松濤 文/圖
養老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川匯區常住人口為56.31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0.76萬人,占比19.11%,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近年來, 面對老年人口的增長和養老需求的日益突出,川匯區把養老服務作為重要民生實事來抓,多措并舉、持續發力,通過擴供給、優結構、提品質、增活力,加快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讓“老有頤養”從美好愿景一步步變為現實圖景。
擴供給:構建全域覆蓋的服務網絡
近日的一個清晨,在周口市老年護理院,幾位老人正慢悠悠地散步。活動室里,老人圍坐在一起打撲克、下象棋,笑聲不斷。80多歲的谷老太一邊出牌一邊說:“我和老伴兒都住在這兒,吃得好、住得舒服,還有護工照看。”
這樣溫馨的養老場景,在川匯區越來越普遍。近年來,該區結合實際,圍繞補齊設施短板、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統籌推進區、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努力實現養老服務“出門可及、就近可享”。
打造區級養老服務樞紐。川匯區重點建設的中心敬老院項目總投資2190萬元,占地約13畝,建筑面積6418平方米,規劃床位150張,并配套綜合服務樓、餐廳等設施。目前,該項目建設任務已完成,正在辦理竣工驗收手續,即將投入使用,可有效滿足全區特困老人照護需求。
建強街道養老服務陣地。川匯區已建成9家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有力夯實基層養老服務根基。“在這里,既能和老鄰居相伴,又不用離開熟悉的生活圈,一日三餐葷素搭配、營養可口,價格也實惠。”住在小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張大爺滿意地說。
織密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川匯區通過盤活社區閑置資產等方式,建設55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把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這些“小而全”的服務中心,已成為老年人日常活動、交流情感、獲得照護的“幸福驛站”。
優結構:提供精準多元的貼心服務
每天中午,富民社區惠民大食堂里飯菜飄香,宮保雞丁、番茄炒雞蛋、木須肉等菜品整齊擺放,并搭配熱騰騰的主食。老人花9.9元就能享受一頓營養可口的午餐。80歲以上高齡老人和獨居老人可免費就餐,行動不便者還可享受免費送餐上門服務。
惠民大食堂是川匯區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的一個縮影。在滿足基本養老服務需求的基礎上,該區持續優化服務供給,推動養老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針對不同群體的需求,提供差異化、精準化服務。
兜底保障有力度。對特困老人,川匯區堅持“應養盡養”,確保有意愿者全部享受免費供養。全面落實高齡津貼、救助供養政策,做到“應救盡救”。建立定期探訪機制,由社區網格員、志愿者、社工組成關愛隊伍,構建起“日常有聯絡、急時有響應、難時有幫扶”的服務網絡,切實守護特困老人居家安全。
居家服務有溫度。川匯區著力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積極探索多元化服務模式。荷花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作為“公建民營”機構,由安泰養老集團運營,創新“以大帶小”模式,依托中央廚房向周邊社區延伸助餐服務,并提供助浴、助行、文化娛樂等服務。各社區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因地制宜建設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食堂等便民設施,織密便民服務網。
醫養結合有深度。川匯區積極推動養老服務機構與醫療機構協作,已有9家養老服務機構聯合醫院開通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轉型或增設養老床位,開展安寧療護等服務。目前,全區已有2家醫療機構拓展養老服務功能,實現“醫”與“養”深度融合,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
環境改造有精度。川匯區聚焦老年人實際需求,積極實施家庭適老化改造項目,采取“政府補貼、一戶一策”的方式,圍繞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等關鍵環節,為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量身定制個性化改造方案。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完成家庭適老化改造280戶。
提品質:打造規范安心的服務體系
“手腕再抬高一點兒,對,慢慢來……”在周口市老年護理院,專業講師認真指導學員進行護理實操。“這樣的培訓每周都有,可幫助我們持續提升專業技能。”學員小李說。
服務質量是養老事業的生命線。川匯區在實現養老服務網絡全域覆蓋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服務品質的全面提升,通過標準化建設、專業化支撐和綜合化監管,全力打造讓老人安心、家屬放心的“川匯養老”服務品牌。
標準引領促規范。川匯區堅持以標準化建設提升養老服務品質,參照國家和行業標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覆蓋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安全管理等服務環節的區級養老服務標準體系。規范合同管理,要求養老服務機構與服務對象簽訂統一服務協議,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引培結合優服務。川匯區將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提升服務質量的關鍵抓手,持續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持證率和專業水平,落實培訓補貼政策,“十四五”以來,累計培訓363余人次。積極組建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動員社會愛心人士參與為老服務,努力構建專業化與社會化協同推進的養老服務新格局。
嚴格監管保安全。區民政部門聯合住建、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消防等部門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機制,定期對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衛生防疫等進行檢查。全面推行信用管理制度,設立24小時服務熱線,暢通群眾投訴渠道,確保問題及時響應、妥善處置,切實筑牢養老服務安全防線。
增活力:創新多方協同的運行機制
“租金減免,水電氣費用有優惠,這一系列利好政策確實減輕了我們的經營負擔。”一位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直言,“僅水電氣價格享受民用標準這一項,每年就能為我們節省3萬元左右的運營成本。”
這樣的政策紅利,不斷激發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的熱情。川匯區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著力破解資金、場地、運營等瓶頸,為養老事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創新機制,盤活資源。面對養老服務投入大、周期長的特點,川匯區將政府投資建設的養老設施委托給專業機構運營,既可保障公益屬性,又能提升服務效率。目前,全區已有8家“公建民營”機構投入運營。
政策扶持,優化環境。川匯區通過減免租金、推動水電氣等公用事業收費執行民用標準等舉措,切實降低養老服務機構的運營成本。嚴格落實運營補貼政策,今年以來,累計發放補貼23萬余元。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機構登記備案流程,積極營造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培育主體,激發活力。川匯區著力培育本地養老服務品牌,積極引進連鎖養老服務機構,引入標準化管理理念和服務模式,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養老服務水平整體提升。目前,本地與外來養老服務機構協同發展,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通過系統破解資金、場地等要素難題,川匯區逐步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養老服務新格局,為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未來,川匯區將繼續深化改革創新,完善政策體系,激發各類主體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提升養老服務品質,推動養老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