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高玉貴
眼下正是小麥播種關鍵期。前期持續強降雨導致土壤墑情飽和,小麥適期播種面臨新挑戰。為破解難題、保障播種進度,連日來,商水縣迅速啟動農技服務應急響應,組織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推出“四補一促”精準技術方案,為晚播小麥穩產豐收保駕護航。
“晚播并不意味著減產,關鍵要抓住‘土壤墑情’這個核心?!鄙趟h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劉林業在田間向農戶詳細講解技術要點:要做好品種選擇補時差,優先選用早熟高產穩產品種,騰茬晚的地塊改用弱春性品種,彌補生育期縮短的問題;要科學施肥補養分,增加磷肥施用量,促進根系發育和分蘗,提升成穗率;要調整播量補密度,按照“每晚播2—3天,畝播量增加1斤”的標準動態調整,同時將畝播量控制在40斤以內,避免因群體過大引發倒伏;要提升質量補效益,嚴禁在土壤過濕時進行秸稈粉碎、耕翻整地等作業,采用寬幅播種技術提高均勻度,并將播深嚴格控制在3—4厘米,并全面落實種子包衣或拌種措施,預防苗期病蟲害。
在張莊鎮的田間,村民周群元感慨:“以前種地全憑老經驗,遇到這種特殊天氣就不知所措。現在專家給出的辦法既科學又實用,選對品種、控好播量、施準肥料,心里踏實多了!”
據統計,該縣農業農村局已組建5個農技指導專班,120名技術員分片包聯全縣23個鄉鎮(街道),累計開展田間指導1200余次,發放《晚播小麥管理技術要點》手冊10萬份。目前,全縣晚播小麥播種工作正有序推進,預計11月上旬可全面完成。
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構建“墑情監測—技術指導—問題解決”閉環管理機制,一方面動態跟蹤土壤墑情變化,精準推送播后查苗補苗、冬前鎮壓等關鍵管理措施;另一方面系統總結此次抗濕晚播經驗,將成功做法提煉為標準化實用技術,納入農技推廣長效體系?!拔覀円选畱表憫D化為‘長效保障’,從根本上提升農戶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為明年糧食豐收筑牢根基?!?/p>
此次農技服務行動通過“專家+技術員+農戶”的聯動模式,不僅解決了當前播種難題,也探索出一條科學應對極端天氣、保障糧食安全的新路徑。隨著技術方案的全面落地,商水縣晚播小麥有望實現“晚播不減產、穩產保豐收”的目標,為全年糧食生產安全交出滿意答卷。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