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軍 毛琦
據統計,目前,我市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3萬多個,活躍在豫東大地,服務“三農”生產經營,為鄉村振興和率先建成農業強市發揮著積極作用。
農業社會化服務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推進農業現代化。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通過提供社會化服務,可以有效地把各種現代生產要素注入農戶生產經營之中,不斷提高農業的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推廣現代農業科學技術;也可以在單一農戶生產經營的基礎上發展規模經營、集約經營,不斷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實現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傳統生產經營與現代技術有效對接,推動農業邁向現代化。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夠充分發揮協作優勢,通過專業化協作,形成產前、產中、產后的各種社會化服務體系,使單個小農戶聯結成有力的群體組織,形成合力,獲得協作生產力,增強競爭能力。它通過農業內部分工和專業化生產有效克服小農生產的低效率等問題,切實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生產經營效率。
促進農業生產專業化發展、規模化經營。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整合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資源要素,提升涉農資源的高效合理配置,促進農業生產專業化發展,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村經濟和社會效益。
減少農業風險,保障農產品供給。當下,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標準化水平低,農產品交易成本偏高,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小規模生產經營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農業社會化服務則可以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通過聯合經營、合作生產、參股入股等,有效減少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幫助農戶解決“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事,實現農業增產、品質提升,保障供給和糧食安全,并能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
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面對農村勞動力的持續流出,農民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農村婦孺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農業社會化服務可以幫助農戶流轉土地、集中耕種,實行規模化經營,提高土地經營產出率;通過土地入股、股權經營、招農參干,讓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實行利潤分紅、勞資薪金,增加農民收入。
做大做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正當時
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推進,廣大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農業社會化服務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市場需求較大。要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必須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的問題,這就迫切需要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滿足多樣化的生產經營服務需求。
基礎條件業已具備。經過多年的引導扶持、培育發展,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技術力量、設施裝備、服務主體、專業人才等方面都得到長足發展,已具備了體系建設的有利條件。
支持政策不斷完善。中央財政從2017年開始就安排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用于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同時,地方政府農業支持政策也逐步從補主體、補裝備、補技術,向補服務轉變。這些措施有效扶持引導小農戶接受社會化服務,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探索成功經驗和模式。近年來,一些經營主體紛紛進入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在實踐中探索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交流的成功模式,為加快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了有益經驗。
做大做強我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之淺見
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做大做強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一是盤點農業資源,將優質資產注入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建設,膨脹其體量、擴大其容量、增長其能量。二是加快推進農業“三支隊伍”改革,剝離、劃轉社會化服務職能。三是加快組建周口市農業服務投資集團和縣級農業服務投資公司,整合注入“四資”,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體制機制,做大做強我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主體,并由其牽頭推進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四是加強領導,組織專人專班,協調推進。
進一步加快健全完善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是推進與民營農業社會化組織合作。大力推廣“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服務主體+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等組織形式,以服務為紐帶,促進各組織形成緊密聯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二是引導各類涉農組織向農業服務業延伸。鼓勵農業科技公司等涉農組織依托原有的技術、裝備、渠道、市場、信息化等優勢,向農業服務業拓展,開展農資供應、良種育推、技術集成、農機作業、金融支持、線上線下對接等綜合農事服務,圍繞農業全產業鏈,著力打造區域性農業服務綜合體,有效推動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行穩致遠。
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平臺。由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主體牽頭建立“周口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平臺”,鏈接市、縣、鄉、村、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根據業務發展和實際需求,按區塊再擴展服務信息系統平臺,鏈接全省、全國,形成較為完善的“周口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平臺”,收集信息、公布信息,實現信息共享、服務透明、資費合規、運營規范,為政府采購、農機作業、良種育推、資源調配、服務組織選擇等提供便捷通道。
創新服務模式與手段,提升服務組織實力。一是鼓勵探索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二是鼓勵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提升服務質量。三是加強人才引進培養,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加入農業社會化服務行列。
完善政策保障機制,促進服務組織健康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大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二是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法律法規條例,規范服務組織的運營和管理。三是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考核評價辦法,明確監管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進行監督考核,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民盟周口市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