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侯國防
7月24日,高溫炙烤著大地。在鹿邑縣華冠種業種植基地內,鋪設在玉米地里的滴灌及噴灌系統“火力”全開。在農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基地工作人員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將調配好的水肥溶液,緩慢而均勻地輸送到玉米根部,實現節水、節肥、省工,提高水肥利用率。
“出現旱情后,縣農業技術人員第一時間趕赴基地,與我們共同商討抗旱方案。我們利用現有的灌溉設施,能澆盡澆。目前,我們的1000畝玉米和300畝大豆已經澆了兩遍水,玉米、大豆長勢良好。”華冠種業負責人李墨說。
近期,受持續高溫晴熱天氣影響,鹿邑縣百萬畝農田經受著炙熱“烤”驗,各種秋糧作物生長面臨嚴峻挑戰。該縣農業農村局不等不靠,按照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第一時間吹響抗旱攻堅“集結號”,組織實施“奮戰100天抓夏管提單產抗災奪秋糧豐收行動”,以扎實舉措筑牢秋糧豐收防線。
啟動四級應急響應,對百萬畝農田實施灌溉。截至目前,鹿邑縣土壤表層缺墑面積達114.38萬畝,受旱面積109.21萬畝,抗旱澆灌面積已達112萬畝次。該縣啟動農業抗旱四級應急響應,科學調配水源、精細抓好肥水管理,確保受旱土地得到及時灌溉。
為筑牢秋糧豐產根基,該縣火速組建6支督導組,分片包干下沉各鄉鎮督導抗旱,把抗旱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從墑情監測到苗情管理,從災情研判到應對施策,技術力量全程護航,為全縣抗旱救災注入“強心劑”。
強化農技指導,下沉一線助農抗旱保苗。該縣農業農村局組織6支秋糧生產暨單產提升專家指導組,分片包干奔赴各鄉鎮。指導組成員與鄉鎮干部、農技人員并肩作戰,深入田間地頭,圍繞作物類型、土壤墑情、病蟲情況和災害程度等,開展面對面現場培訓與技術服務。“專家+基層農技人員”的工作模式高效運轉,確保專家到田、技術到人、良法落地,全力督促秋糧田間管理關鍵措施落實,及時為農戶排憂解難。
針對旱情易引發的病蟲害,縣農業農村局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聚焦玉米南方銹病、穗腐病、玉米螟、棉鈴蟲、甜菜夜蛾等重點病蟲害,提前做好防治準備。同時,充分調動社會化服務組織力量,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堅決遏制病蟲害暴發態勢,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為秋糧穩產增產保駕護航。
今年該縣還重點推廣滴灌技術,實施水肥一體化,促進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預計今年全縣滴灌技術推廣面積達5萬畝以上。
“縣農技專家下沉一線指導,成效體現在農作物喜人的長勢上。穆店鄉大蒜種植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800畝土地,采用噴灌與滴灌相結合的方式,灌溉效果明顯;辛集鎮潤豐源家庭農場流轉的450畝土地,已使用滴灌帶澆灌三遍,作物長勢好于往年,豐收在望。”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強化監測預警,實時監測23個鄉鎮墑情點。針對秋糧生產期間高溫天氣態勢,該縣樹立“防勝于救”理念,縣農業農村部門與水利、應急管理、氣象等部門溝通會商,提前研判災害形勢,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制定應急防災預案,強化防災減災物資準備和技術服務,配齊應急救災機具和隊伍,確保關鍵時候拉得出、用得上,不斷提高應急救災能力。同時,建立健全災情統計制度,明確專人負責農作物災情調度,及時、準確統計和上報農作物受災信息,為上級部門決策提供依據,讓防災救災更具效能。
強化宣傳引導,掀起抗旱保收熱潮。為積極動員群眾,該縣充分利用村廣播、公眾號等,廣泛宣傳抗旱澆灌技術,將實用技巧、增產經驗傳播到千家萬戶。從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解讀,到田間管理要點、病蟲害防治技術、防災減災預警的推送,全方位宣傳如春雨般浸潤人心。
目前,鹿邑縣抗旱熱情持續升溫,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有人扛著鋤頭疏通溝渠,有人推著水泵奔波壟間,連片的莊稼地里涌動著保苗增收的熱潮,繪就出干群同心戰旱情的圖景。
鹿邑縣委書記郭俊濤表示,全縣上下將持續緊盯旱情動態,加快推進灌溉設施升級改造,深化抗旱技術宣傳推廣,全力把旱情影響降到最低,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②10
編輯:田青葉 審核:韋偉 監制:王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