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峰
20多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發表題為《辦法就在群眾中》的文章,指出:“好措施、好辦法哪里來?答案是從群眾中來。”誠哉斯言!真正管用的高效能治理良方,往往蘊藏在群眾的實踐和智慧之中。
高效能治理的核心在于精準施策、有效解決問題,群眾實踐正是政策得失最直接的檢驗場。人民群眾身處生產生活第一線,政策是否符合實際、落實是否存在梗阻,他們感受最真切,也最有發言權。閉門造車或拍腦袋決策,往往會導致政策懸空、執行走樣。真心實意拜群眾為師,俯下身子聽民聲、察民情、納民智,才能讓政策接地氣、順民心、見實效。
拜群眾為師必須拿出誠意。不能“身子下了基層,心卻浮在‘空調間’”,把走訪調研變成“例行公事”或“秀場”。群眾的“土辦法”可能蘊含著破解難題的巧思,他們的“牢騷話”里常能折射出工作的短板。只有以心換心,群眾才愿敞開心扉,群眾智慧才會源源不斷涌現。黨員干部應該像學生請教老師一樣,帶著謙遜的態度,走進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社區小巷,與群眾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拉家常、聽真話、問實情。
拜群眾為師要做好調查研究。高效能治理需要精準的信息支撐。調查研究不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不能滿足于看“盆景”、聽匯報。要做到既看亮點也看難點,既聽順耳話也聽逆耳言,尤其要多去情況復雜、矛盾突出、群眾意見集中的地方,把問題的來龍去脈、癥結所在摸清摸透,精準掌握制定政策的第一手依據。
拜群眾為師須堅持學以致用。群眾的智慧是分散的、具體的,需要科學地分析、提煉和轉化。要善于從千頭萬緒的訴求中找出共性,從眾說紛紜的意見中凝聚共識,把那些來自基層、源于實踐的好點子、好經驗,經過論證和完善上升為可操作、能推廣的制度措施。要暢通線上線下多種渠道,讓群眾聲音“聽得到”“聽得進”“用得上”,將群眾智慧充分轉化為治理效能。
人民是創造歷史偉業的真正英雄,良策永遠蘊藏在生生不息的實踐沃土。尊重群眾主體地位,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是破解治理難題、提升治理效能可靠而持久的良方。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河南考察時強調,堅定信心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我們應該始終秉持“拜人民為師”的信念,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找到破解難題的方法,匯聚上下同欲的合力,讓基層高效能治理的道路越走越寬廣。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