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露迪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0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6%,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空間。而隨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網絡空間變得日趨復雜,網絡生態治理面臨的挑戰更具復雜性、反復性和長期性。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在從網絡大國闊步邁向網絡強國的進程中,我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協同發力,不斷完善法律制度體系,加強網絡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建立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綜合治理格局,健全網絡生態治理長效機制,更好推動網絡空間持續健康發展。
統籌網絡法規政策“立改廢釋”,完善網絡法律制度體系。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制定網絡安全法律法規150余部,網絡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然而,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環境不斷演變進化,網絡治理在法律法規保障上仍面臨諸多挑戰。如部分法律法規條款過于陳舊不再適用新場景、部分法律法規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進行擴張性解釋等,現有法律法規難以有效應對網絡生態中的新問題和新挑戰。以法治保障清朗網絡空間,要統籌做好網絡生態治理政策法規“立改廢釋”工作,使“立改廢釋”工作更具系統性、整體性、時效性。一方面,要貫徹落實立法規劃,夯實網絡空間治理的法治基礎。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是法治運行的四個關鍵環節,網絡立法是依法治網的基礎和前提。應加強對社會各界意見的調研,重視網絡民意表達,回應社會關切,拓寬公眾參與立法工作的渠道,切實提高立法的主動性、前瞻性和科學性,及時解決立法滯后問題。同時,要注重法律規范之間的協調統一,探索“小切口”“小快靈”的立法模式,聚焦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及時填補制度空白。另一方面,針對新問題和新情況應及時響應,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對已經不適應現有場景的法規,應修改的盡快修改、應廢止的盡快廢止。同時,要明確立法解釋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場和價值坐標。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黨的成功經驗,要堅持“為民、靠民、惠民”的原則,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靈活運用文義解釋、目的解釋、歷史解釋、體系解釋等法律解釋方法,對相關法律法規模糊條款進行精準界定,為法律正確、統一適用提供有力保障。
加強網絡空間文明建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一是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促進優質網絡文化產品生產傳播。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基因,善于運用“青言青語”“網言網語”打造面向不同群體的“個性化”內容。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要利用數智技術助力優質文化作品生產,用創新思維、數字思維、“人民性”思維創作開發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質網絡文化作品。同時,要把握大數據時代網絡傳播的規律和特點,強化互聯網思維,建好各類數字文化場所,積極組織開展線上數字文化活動,推動優質網絡文化產品多元化、智能化、精準化傳播。二是要著力培育網絡文明,構建全鏈條培育體系。一方面,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通過課程、講座等形式強化人們對網絡文明的認知,使其明確“什么是文明、為何必須文明”,構建“認知、認同、踐行、固化”閉環培養模式,在內容上認知,在情感上認同,在行為上踐行,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網絡文明從“要我遵守”變成“我要捍衛”。同時,培養人們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使其自覺抵制謠言、暴力等不良內容。另一方面,建立多方聯動的人才培育機制。將網絡文明教育融入學校課程,開設網絡輿情判別、網絡治理等相關跨學科課程,鼓勵企業研發網絡文明教育產品,發揮好家庭的教育和引導作用,形成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共同培育網絡文明素養的強大合力。
強調多元主體協調互動參與,形成綜合治理合力。網絡生態治理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治理的復雜性遠超單一主體的能力范圍,只有通過系統性整合各主體資源、發揮好各主體優勢才能提升治理效能,實現“1+1>2”的治理效能。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設網絡強國的根本保證在于把黨的領導貫穿網絡治理全過程。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對互聯網的領導,持續提高網絡平臺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質量,引導網絡平臺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網絡生態治理,確保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要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責任,著力構建全覆蓋、精準化的網絡宣傳引導體系。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亂象,有力有序推進“清朗”、網上“掃黃打非”、惡意營銷賬號整治等系列專項行動。二是壓緊網絡平臺主體責任。作為信息內容聚合中心,平臺對風險的感知和處置能力高于監管機構,是網絡生態的“守門人”。要督促平臺將主體責任內化為制度與流程,建立覆蓋管理層、執行層、審核層的責任傳導體系;通過政策指引、標準制定和示范引領,激勵互聯網平臺融合法治與企業發展,主動運用新興技術提升治理效能,切實扛起維護清朗網絡空間的社會責任。三是發揮社會組織優勢。社會組織承擔部分公共服務職能,具有專業性高、貼近企業的優勢,可引導行業自律。要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其在網絡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增強對網絡社會組織的普法宣傳,引導行業協會和商會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四是提升網民參與度。網絡治理為人民,網絡治理靠人民。網民作為網絡空間中最直接的參與主體,要增強自律意識、提高辨識能力,堅持依法上網、文明上網、健康上網。要積極參與網絡監督,面對虛假信息、網絡謠言,能夠保持警惕、冷靜判別、自覺抵制。
(作者單位:周口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