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第一縷陽光灑在鶴壁城區的社區公園與口袋公園,241處綠意盎然的角落瞬間蘇醒。白發老者悠閑地打著太極,孩童嬉笑追逐,驚起枝間雀鳥,清脆的鳥鳴在清新的空氣中回蕩。98.8%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43.3%的城市綠地率,21.5平方米的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這些全省領先的數據,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美麗宜居環境,成為鶴壁市民觸手可及的日常。
近年來,鶴壁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和《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美麗河南建設的實施意見》,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錨定打造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北方美麗城市目標,全面推進“小而精”“小而美”的北方美麗宜居城市建設。
鶴壁二支渠美景。
厚植生態底色
夯實美麗城市建設之基
在美麗城市建設的賽道上,面積僅2182平方公里的豫北小城——鶴壁,卻擁有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150多張國家級名片。近年來,鶴壁更是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持續爭先創優,為美麗城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美麗城市建設工作機制基本形成。成立北方美麗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由牽頭單位組織成員單位開展專項行動。2024年年初,《鶴壁市落實“十有要求”實施十大提升行動方案》印發,明確美麗城市建設重點工作任務、責任單位與完成時限。
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有效改善。今年年初以來,鶴壁市錨定“十四五”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盯牢“一炮、一燒、一車、一塵”和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9個專項行動和重點區域8個專項治理。一季度,鶴壁市空氣質量改善程度位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率為20.3%)。
淇河沿岸生態廊道。
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成績突出。如今的鶴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培育形成“3+3”主導產業體系。功能性新材料、電子電器、鎂基新材料等傳統產業煥發新生,商業航天、生物制造、半導體及工業軟件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三聚”新材料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發展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生態環境試點示范優勢明顯。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淇河(鶴壁段)獲評全國首批“美麗河湖”案例,初步建成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環境治理),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獲評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市、全國清潔取暖試點市,山城區獲評全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城市生態宜居品質顯著提升。入選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城市,118個城市社區全部完成綠色社區創建。改造老舊小區294個,486個居民小區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樁94270個,改建220余塊室內外匹克球場地,城市更新經驗、老舊小區改造典型做法被全國推廣。
初步建成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2022年,鶴壁市被正式授牌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環境治理)。該實驗基地建設創新設計了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多源數據智能融合平臺、環境治理等智慧應用和生態環境場景展示大廳等核心建設內容。
從天光云影的碧水清波到產業格局的迭代煥新,從社區肌理的活化再生到城市治理的智慧進階,鶴壁正以生態宜居為墨、以創新實踐為筆,在北方大地的畫卷上,揮毫書寫著美麗城市建設的璀璨答卷——讓自然稟賦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讓民生溫度與治理效能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城市新圖景。
科學精準施策
開啟美麗城市建設新篇
按照“揚長板、補短板、樹樣板”的基本原則,鶴壁市以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為根本,以推動“十有城市”建設為抓手,以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為導向,立志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北方美麗宜居城市,按照國家和河南省關于美麗城市建設的相關部署,明確了“一標桿、兩樣板、七行動、四清單”的美麗鶴壁建設路徑。
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標桿:建設成為環境質量躍升的全國標桿城市。
兩樣板:加快打造綠色低碳轉型的北方樣板和生態環境數智化治理的鶴壁樣板。
七行動:針對鶴壁市存在的突出短板和重點難點問題,圍繞綠色發展、環境質量、生態宜居、安全底線、智慧高效、全民共治、特色樣板等七大領域,實施七大攻堅行動。
四清單:制定重點任務、重點項目、政策和標志性成果四類清單。明確責任與時間節點,確保各項任務扎實推進,按時完成美麗鶴壁建設目標。
鶴壁市圍繞美麗鶴壁建設的目標指標,系統謀劃了七大戰略任務、27項具體任務措施。
創新驅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從優化城市開發保護新格局、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建設清潔低碳能源體系、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五個方面提出具體任務,實現城市發展全面向綠色化、低碳化、集約化轉型,為美麗鶴壁建設提供系統性支撐。
系統推進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從協同治理呈現美麗藍天、三水統籌實現人水和諧共生、系統防控全面守護綠地沃土三個方面,明確打造藍天、碧水、凈土的美麗鶴壁具體任務,持之以恒將環境質量顯著改善作為美麗城市建設的核心。
全面打造生態宜居城鄉新貌。明確筑牢城市自然生態屏障、提升城市生態宜居品質、強化城市噪聲污染防治、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等四個方面具體任務,提升城鄉宜居水平,守護全民幸福美好生活。
堅決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從建立完善環境風險管控體系、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和加強核與輻射安全風險防治等四個方面提出具體任務,實現城市環境風險有效管控,為美麗城市建設提供堅實生態安全屏障。
健全智慧高效現代治理體系。明確健全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強化政策激勵保障機制、創新智慧高效數字治理、加強綠色低碳科技支撐等四個方面具體任務,實現生態環境治理效能精準提升。
加快構建全民共治共享格局。明確深化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培育弘揚特色生態文化、共建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三個方面具體任務,有效實現全民生態意識顯著提升、文化品牌全國彰顯、綠色轉型深度推進。
鶴壁科創新城。圖片均由鶴壁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推進各美其美特色示范行動。從梯次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特色美麗細胞三個方面,提出具體任務。
“鶴”舞藍天水映城,“壁”倚青山綠滿屏。到2035年,美麗鶴壁建設在全國達到領先水平,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形成,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成熟完善,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經濟發展質量、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生態安全更加穩固,生態環境數字化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小而精”“小而美”的北方美麗宜居城市全面建成。
“鶴壁市將錨定美麗鶴壁建設目標,嚴格對照落實重點任務、改革舉措和工程項目,明確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對各項工作按照清單化、節點化、責任化進行管理。按年度開展進展評估,及時總結凝練典型案例,確保美麗鶴壁建設既出實效、更出樣板。”鶴壁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雷表示。(朱天玉 鄧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