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20-09-23
記者付永奇
“我是農民的兒子,也是擁有本科學歷的新型農民,今天能被評為十佳農民,我非常高興。”9月22日,在商水縣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扶貧產品展銷會上,該縣隆重表彰優秀農民代表。剛剛走下領獎臺的劉記森在朋友圈里發過一條“我是農民、我光榮”感言后,激動地舉起手機對記者說。
劉記森今年28歲,中共黨員,畢業于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是這次被評為十佳農民中學歷最高的。劉記森大學畢業后在父親劉天華的種植專業合作社任職。2017年以來,他嘗試采用“村委+農戶+合作社服務”的全新托管模式,整村托管11個行政村2萬多畝土地,不僅增加了農戶收入,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幫扶了貧困群眾。
商水是農業大縣、貧困縣,也是一個超級產糧縣。今年以來,全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領,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取向,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縣糧食再獲豐收,農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特別是全國、全省的農田建設工作現場會在商水的召開,大大提升了商水農業大縣的美譽度。“這些成績凝聚著全縣110多萬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更離不開像劉記森這樣的優秀農民的辛勤付出。”商水縣主要領導在表彰會上盛贊這些農民。
和劉記森一起獲得今年十佳農民稱號的個個都有“絕活”。52歲的邱守先是商水縣高標準農田園區土地流轉第一人,他流轉土地2100畝,在今年農業天災不斷情況下,小麥畝產672.8公斤,彰顯科技力量的強大,受到省市領導表揚;50歲的陳新義承包土地400多畝,種植大蔥,帶動貧困戶60多人,每年往北京輸送蔬菜1萬余噸,連續四年被北京新發地評為“大蔥大王”;21歲的杜慧哲大學畢業后繼承父業,與省市農科院校及種業公司合作繁育小麥良種1萬畝,種植優質強筋小麥8萬畝,幫扶帶動貧困戶114戶,被譽為新型農民的代表、未來農業的希望;商水縣鴻祥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李建國建有標準化養殖場17個,他利用治污新模式,促進養殖種植同步循環發展,走出了一條農牧結合、綜合利用、循環發展的新路子。
[責任編輯:凡留威]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