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20-07-09
王亞珂, 女,漢族,1982年1月出生,2002年7月入黨,2004年參加工作,本科學歷,周口淮海醫院(原周口手外科醫院)外三科主任,周口淮海醫院援鄂醫療隊副隊長。2017年榮獲周口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8年5月榮獲周口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20年4月16日榮獲周口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忠勇擔當 疫情就是責任
疫情當前,王亞珂從大年初一就取消休假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時刻牢記作為一名醫者的初心和使命,她主動請纓,沖上援鄂一線,憑著忠勇擔當、務實的作風和同仁們共同戰勝疫情,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疫情就是責任,疫情就是命令。2月7日,她擔任周口淮海醫院援鄂醫療隊副隊長,同其他6名醫護人員前往武漢支援,她給隊員工作群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支援熱干面”。
堅守崗位 統籌兼顧
抵達武漢之后,她和隊員們進駐武漢廣發醫院,醫生分為三組,每個醫生分別帶一組,一名醫生進入武漢廣發醫院住院部;一名醫生在住所與廣發的當班醫生視頻連線,跟蹤患者;另外一名醫生隨時待命。四名護士與廣發醫院的護理人員一樣,三班倒,開展護理工作,為病人量體溫,執行醫囑。每天除了醫院防治工作,她還要負責溝通協調隊員們的衣食住行、組織醫護人員培訓、完善工作流程及相關制度,工作壓力比較大。下班后,她仍然在工作,與當地指揮部積極協調溝通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有時甚至忙到深夜。
深夜十一點,王亞珂仍在和當地指揮部協調溝通工作中的問題。“那時候不僅要對病人病情、狀態做到心中有數,還要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發現問題,及時與當地指揮部溝通、盡快解決,只有醫患關系和諧了,病人才更有信心戰勝病魔!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和隊員們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王亞珂說到。聽說她是來自河南的醫生,當地人都很感激,她說,那一瞬間,感覺特別自豪。
每天除了醫療工作,穿脫防護服是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這也是決定醫護人員是否安全的關鍵。工作中,她為了防止護目鏡起水霧,想辦法在護目鏡上涂抹沐浴露,但是所有操作必須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內完成,往往在書寫病歷的時候沐浴露也失效了,她就不停地變化動作,只為了找到護目鏡里的最佳視角。為了節約防護服,她在工作時間不吃不喝,經常一忙起來就是八九個小時。甚至還主動帶上了成人尿不濕,王亞珂說:“其實,在密封的防護服里,出的汗早把身體水分排完了,帶尿不濕也是以防萬一。”
堅守初心 抗擊疫情
身體是戰“疫”的本錢,工作之余王亞珂會和隊員們視頻連線,一起鍛煉身體。疫情一線工作雖累,她卻樂在其中,看到隊員們激情飽滿、同事之間密切合作,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她對戰勝疫情充滿了信心,她說,“疫情當前,堅守崗位是我作為醫生的職責;和同仁們一起戰勝疫情就是初心,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就是初心。黨員就是應該沖在最前面!我不會辜負領導對我的信任,堅決完成此次支援任務,把隊員們安全帶回家!”
隨著武漢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步轉好,全國各地馳援湖北醫療隊分批離開,王亞珂和她的團隊在武漢奮戰49天,圓滿完成任務,累計收治確診病人121人,治療重癥康復隔離患者56人,做到患者零死亡,隊員零感染。大家齊心協力給患者、給人民上交一份完美答卷。她和隊員們于3月26日離漢返周,各項工作也得到了武漢市硚口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肯定,臨行前硚口區指揮部為她和隊員們頒發個人榮譽證書及錦旗。
如今,王亞珂已經回到工作崗位,她覺得支援武漢抗疫一線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自己青春時光里最寶貴的一段經歷。使命不達,戰斗不止,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將繼續立足本職工作,強化使命擔當,積極帶領全科職工,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醫生的責任與擔當。
[責任編輯:李欣]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