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龍都網
2020-05-21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金月全 李昂 文/圖
出安羅高速西華西站,沿S329線西行百余步,忽逢桃花林,南行數千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林深處現一村莊。“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穿越千年,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西華縣黃橋鄉裴莊村得以“重現”。
裴莊村位于黃橋鄉南1公里處,村域面積3平方公里,轄裴莊、佃樓、夾河套3個自然村,6個村民組,共有農戶492戶,人口2006人。全村每年賣桃收入2200多萬元,人均收入1萬多元。
近年來,西華縣黃橋鄉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以市委提出的“六村共建”為抓手,充分整合自身優勢資源,以生態旅游特色農業為突破口,在裴莊村全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30多年前,裴莊就開始種桃樹,如今已是有著3000畝果園的種桃專業村。55歲的裴莊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吳東亮還記得村里剛種果樹時的銷售場景,先是拉著板車走街串巷,一斤桃換一斤麥,桃的產量比小麥高,賺個差價。后來用汽車拉到周邊省、市賣,手寫的聯系方式塞在果箱里,慢慢打開銷售渠道,逐漸把商販引到村子里。近兩年,銷售方式又變了。銷售旺季,裴莊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回家幫父母賣桃。“多數是通過直播、微信朋友圈銷售,銷往全國各地,比起賣給商販,一斤能多賣1塊錢。”吳東亮說。
近年來,為探索生態旅游新路徑,該村大力推行桃園間作套種新模式,發展油菜種植面積達1000畝。每逢3月底4月初,美麗的潁河流水潺潺,樹上粉紅色的桃花競相開放,樹下多姿多彩的油菜花絢麗奪目,相映成趣,整個裴莊如詩如畫,每年到此觀光旅游、采風的省內外游客、攝影愛好者達數十萬人。
如今的裴莊村已是桃花映美景,林茂富鄉鄰,實現了春天賞桃花,夏天摘桃的一籃子“桃經濟”。2004年,該村被河南省住建廳、河南省旅游局命名為“特色宜居村莊”;2016年被河南省衛生廳評為“省級衛生村”;2018年被周口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文明村鎮”。
吳東亮說,下一步,裴莊村將在工作中完善思路舉措,凝聚各方合力,力爭將該村建成黨建優、布局美、增收強、村容靚、文明和諧的美麗宜居田園鄉村。
[責任編輯:金月全]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