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19-03-14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姬慧洋 陳永團 通訊員 葛清華 文/圖
3月12日,全省打擊污染源監控設施數據造假警示教育會議在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會上,焦作市生態環境局、洛陽市公安局、扶溝縣檢察院按照會議要求依次作經驗交流發言。扶溝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蘇宏錦就省檢察院掛牌督辦的扶溝縣胡某某、陳某某污染環境一案的辦理情況及主要做法在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蘇宏錦檢察長在發言中介紹了扶溝縣檢察院凝心聚力、擔當作為、認真細致辦理該案的總體情況。據了解,該案是一起典型的污染源監控設施數據造假污染環境案。此案的成功辦理,既對安裝污染源排放監控設施的排污企業敲響了警鐘,督促排污企業履行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又取得了較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蘇宏錦檢察長在發言中匯報了扶溝縣檢察院成功辦理此案的經驗做法:一是提升站位,迅速行動。院黨組成立“生態檢察”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抽調人員組成專業化辦案組,加強協作配合,形成辦案合力,提高辦案效率,同時把好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確保所辦案件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二是提前介入,確保質量。受理該案后,堅持立足檢察職能,落實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受理前審查工作機制,主動與環保、公安等部門協調配合,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從案件定性、證據收集、法律適用和相關程序完善等方面,密切跟蹤監督、引導取證,確保全面收集、固定相關證據,形成完整證據鏈條。三是以案釋法,增強效果,同時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宣傳環境污染的危害及后果,擴大以案釋法的覆蓋面,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四是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強化外部協作,完善了與縣環保、水利、國土、農林等部門的聯席會議、信息交流、線索移送、案件通報、聯合調查等工作機制,共同打造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大格局。
[責任編輯:李晗]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